有家長說,孩子們進入小學后,似乎沒那么愛看書了? 究其原因,是學習任務變重時間緊張、沒有遇到合適的書、家庭環境等等,分享以下4個細節: ![]() ![]() 零壓力:父母總想知道孩子讀了多少,記住了什么,別人的孩子都開始讀名著了... 孩子愿意閱讀,就已經超越了很多同齡人,不要在乎他讀什么,記住了什么,讓一切自然而然的發生。 我們反而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用眼習慣與健康, 在有自然光的地方看書,注意眼書的距離;一次看書不要太久,休息的時候要望遠。 安靜的讀寫氛圍:這樣的場景你熟悉嗎?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我們開著外放刷視頻;打游戲的時候還時不時對著手機罵兩句... 不是說非要把孩子的閱讀和大人的行為綁在一起,而是小孩子很容易受大人行為的影響,他也會湊過來看手機。 在閱讀這件事情上,大人不一定非要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至少在孩子閱讀的時候不要打擾到他,或者讓孩子一個人在房間里安靜的學習和閱讀。 ![]() ![]() 孩子感興趣的書:漫畫也好,繪本也好,孩子看什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有趣好過父母硬塞。 暑假的時候,孩子又看上三國了,雖然進度緩慢,但是每天也在看,這就是尊重孩子興趣的好處吧,我和爸爸也會給他順, 閱讀就是讓孩子融入到故事中去,讓故事來浸潤孩子,從文字到文學,從文學到文化,慢慢感受閱讀的魅力。 橋梁書過渡:橋梁書就像是繪本和文字書之間的一座橋梁一樣,它的作用就是幫助孩子過渡到兒童文學, 不要覺得孩子上了小學就應該讀純文字的兒童文學經典,我們可以從橋梁書這種不是很難的兒童文學開始,慢慢來。 ![]() ![]()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家里書多了以后,發現孩子總是這本書看一半,那本書看一半, 看的書很多,但是每一本書都沒看完,時間長了,就會視覺疲勞,感覺這本書也看過,那本書也看過,就都不想看。 孩子有這個行為,說明他想看書,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做比較好,覺得這本書好,那本書也好,沒有計劃。 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協助孩子做一個閱讀計劃, 比如,這一周就只讀這一套書,一天看一點,看完再換書。 每次在書的第一頁或者側邊,標記日期以及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翻閱。 ![]() ![]() 復述能鍛煉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但是復述這個事情不強求, 孩子愿意復述,我們就坐著聽;愿意寫讀書筆記,我們就把小本本兒準備好,不著急。 即使孩子講得不完美,我們也要夸他講的真好,這個故事從你嘴巴里講出來是真精彩。 如果閱讀是輸入,復述和讀書筆記就是輸出,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多輸出, 可以增加親子交流的次數,比如,媽媽最喜歡聽你講故事了,你給媽媽講個故事吧。 也可以通過疑問的方式誘導孩子多說,比如,海蒂是男孩還是女孩?她好像還有一條狗吧?你喜歡故事里面的誰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