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華昌中醫 大家好,我是中藥師楊文,是羅華昌中醫助理。跟著羅醫生學習這些年,常受他用藥思路的啟發,尤其在中藥配伍上,慢慢總結了些自己的心得。今天就把他常用的甘草配伍經驗整理了些,結合我自己的理解分享出來,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有說得不妥的地方,也歡迎多提意見,謝謝大家。
一、芍藥 30g、甘草 10g—— 芍藥甘草湯功效:緩急止痛,柔筋解痙 主治:筋脈攣急疼痛(如腹痛、四肢抽搐、肌肉痙攣) 引證:《傷寒論》載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 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span> 白芍酸斂柔肝,滋養陰血以濡筋;甘草甘溫補中,緩急止痛。二藥相配,酸甘化陰,使筋脈得養、攣急得舒,尤適用于陰虛血少、筋脈失養之痙攣抽搐,現代常用于腓腸肌痙攣、胃痙攣等。 二、甘草 30g、干姜 10g—— 甘草干姜湯功效:溫中復陽,溫肺化飲 主治:脾胃虛寒證(腹痛喜溫、嘔吐清涎)、肺寒飲停證(咳嗽痰多清稀) 引證:《傷寒論》曰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 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 甘草重用補中益氣,干姜溫陽散寒,二者相伍,辛甘化陽,補脾胃之陽而散寒,溫肺寒而化飲。凡陽虛寒盛所致之證,用之能溫通散寒而不傷正。 三、黃芪 30g、甘草 10g—— 黃芪甘草湯功效:補氣升陽,托毒生肌 主治:氣虛乏力、瘡瘍久潰不愈、氣虛水腫 引證:《外科精義》言 “黃芪甘草湯,治諸般癰疽瘡瘍,臟腑已行,膿水不絕,痛不可忍者。” 黃芪大補元氣、托毒外出,甘草益氣解毒、調和藥性。重用黃芪以助正氣,配甘草增強托毒之力,使瘡瘍得氣血滋養而速愈,亦適用于氣虛下陷之證。 四、大黃 30g、甘草 10g—— 大黃甘草湯功效:瀉熱通腑,和胃止嘔 主治:胃腸積熱所致的嘔吐、便秘 引證:《金匱要略》載 “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span> 大黃苦寒瀉下,蕩滌胃腸實熱;甘草甘緩和中,制大黃之峻烈。二者相配,瀉熱而不傷胃,使實熱從下而去,胃氣得和則嘔吐自止,適用于熱結胃腸、濁氣上逆之證。 五、麻黃 9g、甘草 10g—— 麻黃甘草湯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無汗而喘) 引證:《傷寒論》云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 若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麻黃湯。”(此方為麻黃湯簡化,重用麻黃配甘草)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甘草調和諸藥、緩麻黃之峻。重用麻黃以強發汗之力,甘草監制其過,使邪從汗解而不致過汗傷正,適用于風寒束表之重癥。 六、當歸 30g、甘草 10g—— 當歸甘草湯功效:養血活血,緩急止痛 主治:血虛腹痛、肢體麻木、婦女痛經 引證:《景岳全書》謂 “當歸甘溫,能活血補血;甘草甘平,能緩急止痛,二藥相伍,血虛而痛者宜之?!?/span> 當歸重用養血活血,甘草緩急止痛,二者相配,血得養則筋脈柔,痛得緩則拘攣解,尤適用于血虛失養、經脈拘急之疼痛。 七、石膏 30g、甘草 10g—— 石膏甘草湯功效:清熱瀉火,生津止渴 主治:高熱煩渴、肺熱咳喘、胃火牙痛 引證:《傷寒論》白虎湯基礎上簡化,原方 “白虎湯,治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里有寒,白虎湯主之。”(重用石膏配甘草) 石膏大寒清熱瀉火,甘草甘緩生津、調和藥性。重用石膏以清陽明氣分大熱,甘草助其生津,使熱退而津生,適用于高熱傷津之證。 八、柴胡 30g、甘草 10g—— 柴胡甘草湯功效:疏肝解郁,和解少陽 主治: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肝郁氣滯證 引證:《傷寒論》小柴胡湯中,柴胡為君,“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 小柴胡湯主之?!保ê喕街赜貌窈涓什荩?/span> 柴胡重用疏肝解郁、和解少陽,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藥性。二者相伍,疏泄肝氣而不傷中,適用于肝氣郁結或少陽不和之證。 九、牡蠣 30g、甘草 10g—— 牡蠣甘草湯功效:滋陰潛陽,軟堅散結 主治:陰虛陽亢所致的頭暈目眩、瘰疬痰核 引證:《傷寒論》牡蠣澤瀉散中,牡蠣 “咸寒,能軟堅散結,潛陽利水”,配甘草調和諸藥。 牡蠣重用潛陽滋陰、軟堅散結,甘草益氣健脾、防牡蠣之寒傷胃。二者相配,滋陰而不滯,軟堅而不傷正,適用于陰虛陽浮或痰瘀凝結之證。 十、葛根 30g、甘草 10g—— 葛根甘草湯功效:解肌發表,生津止渴 主治:外感表證(項背強痛、發熱口渴) 引證:《傷寒論》葛根湯中,“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簡化方重用葛根配甘草) 葛根重用解肌發表、升津舒筋,甘草調和藥性、助葛根升津。二者相伍,使肌表得解、津液得升,適用于外感風寒、項背拘急之證。 十一、黃連 9g、甘草 10g—— 黃連甘草湯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治:濕熱瀉痢、口舌生瘡、心胸煩熱 引證:《傷寒論》黃連湯中,黃連 “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配甘草和中。 黃連重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甘草甘緩和中、制黃連之苦寒。二者相配,清熱而不傷脾胃,適用于濕熱內蘊或熱毒熾盛之證。 十二、細辛 6g、甘草 10g—— 細辛甘草湯功效:溫肺化飲,散寒止痛 主治:寒飲咳喘、風寒頭痛、牙痛 古文引證:《傷寒論》小青龍湯中,細辛 “辛溫,溫肺化飲,散寒止痛”,配甘草調和。 心得:細辛重用溫散風寒、化飲止痛,甘草緩和其辛烈之性。二者相伍,散寒而不耗氣,化飲而不傷正,適用于寒飲內停或寒凝疼痛之證(注:細辛用量需遵規范,此處為古方思路)。 十三、五味子 30g、甘草 10g—— 五味子甘草湯功效:斂肺止咳,益氣生津 主治:肺虛久咳、自汗盜汗、津傷口渴 引證:《傷寒論》小青龍湯加減法中,“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保ㄅ涓什菰鰪姅糠沃Γ?/span> 五味子重用斂肺止咳、生津斂汗,甘草益氣補中、助五味子生津。二者相配,斂肺而不滯邪,益氣而助斂澀,適用于肺虛久咳、氣陰兩傷之證。 十四、桃仁 30g、甘草 10g—— 桃仁甘草湯功效: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主治:瘀血阻滯之痛經、跌打損傷、腸燥便秘 古文引證:《傷寒論》桃核承氣湯中,桃仁 “活血化瘀,潤腸通便”,配甘草調和。 心得:桃仁重用活血化瘀、潤腸,甘草益氣和中、防活血傷正。二者相伍,活血而不傷氣,潤腸而助瘀血下行,適用于瘀血內停兼腸燥之證。 十五、半夏 30g、甘草 10g—— 半夏甘草湯功效:燥濕化痰,和胃止嘔 主治:痰濕咳嗽、胃脘痞滿、惡心嘔吐 引證:《金匱要略》小半夏湯中,“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配甘草增強和胃之力) 半夏重用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甘草甘緩和中、制半夏之毒。二者相伍,化痰而不傷胃,止嘔而助運化,適用于痰濕中阻、胃氣上逆之證。 以上 15 對藥對,均以 “重用一味主藥 + 10g 甘草” 為核心,體現甘草 “調和諸藥、監制偏性” 的特點。主藥借重用之力直達病所,甘草則助其功而制其弊,既遵循古方 “君臣相配” 之理,又凸顯 “藥少力專” 之效,臨床需結合具體證候靈活化裁。 身體不適不知咋辯證?公眾號留言,我為你專業分析 親愛的各位網友,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本公眾號的關注。 在交流中,我發現不少朋友面對身體小狀況時,不知如何應對,也不了解自身中醫辯證類型,存在健康困惑。 現向大家說明:歡迎在留言區留下健康問題,我會依據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為大家做辯證分析。 但因網絡交流限制,無法面對面詳細診斷,所以我只能提供辯證思路,不能給出具體用藥指導,望理解。 我會每天挑選并回答 幾個網友的辯證問題,認真對待每一條留言并詳細回復,希望能幫大家了解身體,樹立正確健康觀念。 本文內容原創,如有轉載請標明 “轉自杏仁弘道公眾號”,侵權必究。最后,希望朋友們再關注《杏仁弘道》及《華康中醫綜合診所》兩個公眾號,里面的內容同樣精彩! 版|權|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