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富人和窮人 差距的秘密 有股東曾提問芒格:“如何做才能像您這樣富裕”,芒格回答說他年輕的時候讀了一本書——《巴比倫最富有的人》,堅持不懈的按照書中要求的事項去做,自然就會越來越富。 當我們懷著向往的心情打開這本書,就像書中開頭說的“如果你沒有富裕的話,要么沒有掌握積累財富的法則,要么沒有遵循這些法則”。 對于掌握致富之道的人來說,財富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管理財富的法則亙古不變,從六千年前巴比倫繁華街道上的富商,到當今社會依然適用。 書里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奴隸因為欠債,被迫給債主打工還錢,結(jié)果越還越窮,永遠逃不出債務(wù)陷阱。 這不就是現(xiàn)代版的“卡奴”“花唄奴”嗎? 巴比倫人的解決辦法很簡單: 第一步:立刻停止借新債(別再用信用卡拆東墻補西墻)。 第二步:強制存下收入的10%(哪怕負債,也要先存錢,建立“財富種子”)。 財富如同一棵樹,從一粒小種子開始生長。你儲存的第一枚銅幣就是你財富之樹的種子。你越早種下這顆種子,這棵樹就能越早生長。你越是忠實地用持續(xù)的儲蓄來滋養(yǎng)這棵樹,就能越早在它的蔭涼下享受安寧與富足。 第三步:剩下的錢,70%生活,20%還債(別讓債務(wù)利息吃掉你的未來)。 這個方法的核心邏輯就是:“如果你每個月賺的錢全用來還債,那你永遠是個財務(wù)奴隸。” 只有先存錢、減少新債,才能慢慢奪回對金錢的控制權(quán)。 書里最經(jīng)典的一句話:“你的錢要像奴隸一樣替你工作,而不是你當金錢的奴隸。” 巴比倫人是怎么做到的?工匠阿爾卡德(書里的主角)一開始也是個窮光蛋,但他堅持做對三件事: 1?? 先存錢:每月工資的1/10雷打不動存下來。 2?? 找靠譜的投資:把錢借給做生意的商人(相當于今天的“穩(wěn)健理財”)。 3?? 復利滾動:利息繼續(xù)投資,錢越滾越多。 ——這不就是今天的“指數(shù)基金定投”+“被動收入”嗎? 現(xiàn)代人應(yīng)該怎么做? 如果你月薪5000,先存500(哪怕只有100也行);別放活期,買點低風險的理財(貨幣基金、國債);等本金多了,再嘗試更高收益的投資(股票、房產(chǎn))。 “財富不是靠拼命加班,而是靠錢生錢。” 阿卡德問:“當一個富人建造新宮殿時,他為此花費的金幣是否就消失了呢? 不會——磚匠得到一份,工人得到一份,藝術(shù)家得到一份。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從中獲得了應(yīng)有的份額。每一枚金幣都在流動,滋養(yǎng)著整座城市的經(jīng)濟。 而當宮殿建成后,它的價值遠超建造成本(成為地標,吸引更多商機);土地價格飆升(富人區(qū)效應(yīng),帶動周邊繁榮);就業(yè)機會增加(仆人、商戶、工匠持續(xù)受益)。 ![]() 6000年不變的真理:財富是習慣,不是運氣。 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是它用故事的形式將抽象理財概念具象化,告訴你: “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差距不在智商,而在習慣。” 幾個關(guān)鍵認知: 1. 財富不是零和游戲,你的支出可以是別人的收入,最終回流成更大的機會。 2. 真正的富人,花錢是為了讓錢“繁殖”,而不是單純消費。 3. 如果你現(xiàn)在沒錢,就從“被需要”開始(提升能力、提供價值)。 “金錢像種子,撒對地方,就能長成森林。”你現(xiàn)在種的每一分錢,都在決定未來的財富版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