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徐老師。 這一部分黃帝和岐伯討論人是怎么"充電"的,特別有意思。 黃帝上來就問:"人的能量從哪兒來?陰陽怎么配合?啥是營氣?啥是衛氣?"——這不就是古人版的"人體工作原理說明書"嗎? 岐伯的回答很接地氣:人的能量,說白了就是吃飯來的。食物進胃,消化后傳給肺,再輸送到全身。 其中:營氣(可以理解成"營養快遞員")——走血管,負責給五臟六腑送營養;衛氣(類似"保安+暖氣")——在血管外巡邏,既保暖又防病毒入侵。 這倆一個主內,一個主外,配合得跟日夜輪班似的。 白天,衛氣在體表值班(所以人精神抖擻);晚上:衛氣回內臟"充電"(這時候睡覺就是給它交班時間)。 最神奇的是生物鐘! 中午12點陽氣最旺(像手機滿格電),半夜12點陰氣最盛(像開省電模式);早上6點陰氣下班,陽氣接崗;傍晚6點陽氣收工,陰氣上線——簡直和現代人"早C晚A"的作息神同步! 為啥現在人老失眠?——衛氣"加班"了! 按這個理論,失眠就是衛氣晚上該回內臟休息時,還在體表瞎轉悠(比如熬夜刷手機,身體以為還在白天)。 《內經》里治失眠的"半夏秫米湯",其實就是幫衛氣"強制關機"——和現在睡前喝熱牛奶、泡腳一個道理。 古人養生智慧:別和老天爺唱反調 "與天地同紀"說白了就是:太陽下班你也下班。養生文章經常出現、古代詩文中充滿浪漫氣息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現代人晚上健身、吃宵夜,等于逼衛氣"加班"——難怪第二天累成狗; 中醫說"子時(23-1點)必須睡",因為這時營衛之氣在開"交接班會",你不睡就相當于闖進會議室搗亂…… 最后說個冷知識:《內經》里"萬民皆臥"的描述,說明古人集體熬夜的概率很低——畢竟沒手機可玩。 要是黃帝穿越到現在,大概會對著凌晨兩點的朋友圈嘆氣:"衛氣都不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