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能治好嗎?” 股骨頭壞死所謂的“治好”,有多個版本的理解。 比如:原本就不是股骨頭壞死,而是滑膜炎,或者是滑膜疝,亦或是骨髓水腫綜合征,通過藥物、休息等,很快疼痛緩解,就趕緊宣稱“治愈一例股骨頭壞死”,病人不懂,以為醫生十分了得。 ![]() ![]() 其二,最容易被誤診為股骨頭壞死的髖關節發育不良,本身就是休息后減輕、勞累后加重,其實用藥不用藥的效果區別不大,但疼痛緩解期經常被說成治愈,病人也深以為然,只能留下“呵呵”的佳話/假話。 ![]() ![]() 其三,股骨頭壞死早期,經過一段時間的內服、外用藥物治療,疼痛緩解就匆忙宣告結束治療,以為治愈;過了一段時間,又開始疼痛了,告知病人股骨頭壞死又“犯了”——這其實是股骨頭壞死漫長病史中的“序曲”,不足為證,但頗具有迷惑性。 ![]() ![]() 其四,股骨頭壞死經過植骨、休養等,達到了醫生想要的結果,但因沒有堅持長期復查,術后2~5年甚至更長時間因軟骨磨損出現疼痛,這個結果算“治好”還是“沒治好”呢? ![]() ![]() 其實哈,正兒八經的股骨頭壞死、真正意義上的治好,有三重境界。 ![]() ![]() 疼痛緩解與活動改善,患髖周圍的刺痛、酸痛等不適感顯著減輕,日常行走、下蹲等基礎動作恢復正常。這是多數患者通過短期保守治療后就能達到的初步目標,主要依賴活血化瘀、抗炎鎮痛、物理治療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手段實現,但此時只是股骨頭內的炎癥改善、積液壓力變小而已,股骨頭內部的病變修復尚未穩定;或者說,僅僅是治療的序曲而已。 ![]() 男/35歲,3期股骨頭壞死保守治療1周改善疼痛 10個月明顯骨密度改善、關節面穩定 這一階段,只能僅靠病人的感覺下結論,醫生一般不會頻繁做各種檢查去證實“治好”的證據。 ![]() ![]() 影像學改善,通過X線、磁共振等檢查可見股骨頭壞死修復。局部壞死的骨質密度逐漸恢復,囊性變減少,硬化帶范圍縮小,骨小梁結構重新變得清晰有序,這意味著壞死進程得到有效遏制,新骨形成與修復機制開始占據主導,通常需要長期堅持治療并配合康復鍛煉才能達成。 ![]() ![]() ![]() ![]() 最理想的修復結果是:實現持久的生物學愈合和結構重建,使患者恢復無痛、功能正常的關節,并長期避免進行人工關節置換。
![]() 治好,醫患的“你情我愿” ![]() ![]() 對于快速“治好”的病例,不能過于樂觀,要理性看待不同階段的疼痛情況,堅持長期觀察,靈活調整治療方案,逐漸達到癥狀、功能、影像全面康復。 反復“發作”的病例,每一次疼痛的出現,都是病情在逐漸加重:或炎癥增加,或骨小梁斷裂,或塌陷在累積,或功能不斷受限。不必過于悲觀,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能保就保,保不住就換,陶瓷材料非常過硬,關節技術十分成熟,花一周的時間換取幾十年的安寧不失為理智的選擇。 ![]() ![]() 治療時間、治療附加費(油費、過路費、誤工費)是股骨頭治療過程中的隱形成本,容易被忽視。 總而言之,骨壞死修復的最好結果,不是單一的指標,而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結構完整、血運豐富、功能正常、無痛且能長期使用的自身關節。 早發現、早診斷、選擇最合適的個體化保髖治療方案是唯一途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