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達在工作中。中國科協供圖 ??【人民需要這樣的科學家?】? ??“科學家要敢于挑戰權威,更要為祖國山河立言!”植物學家張宏達曾這樣說。 ??對張宏達而言,這,也是他畢生學術堅守的初心! ??踏遍千山、精研萬木!抗戰時期,隨校輾轉粵北、云南,一路堅持采集植物標本;1947年,冒險赴西沙群島考察,發表我國首部《西沙群島植被》研究,以科研成果宣示國家主權;對鼎湖山植物群落的系統調查,1956年直接推動中國首個自然保護區的誕生;71歲攀上喜馬拉雅山南坡考察植被和區系,76歲越過海拔3800米的當金山,穿越柴達木盆地…… ??學術生涯70余載,他的足跡跨越三大自然帶,收集了4萬余號標本,為華夏植物寫下最恢宏的“家譜”!在張宏達看來,“中國植物寶庫何其豐饒,我們不去研究、命名,難道還要等外國人來替我們說嗎?” ??葉片茸毛和花序的排列,在他人看來似乎沒啥不同,但張宏達卻能慧眼識物,分辨毫厘,先后建立了7個植物新屬,近400個植物新種! ??“多瓣核果茶和石筆木屬植物種子形態雖相似,卻以不裂的果皮相區別;豬血木與柃屬植物相似,但何曾有人注意到它的花不是單性異株而是兩性花呢!” ??中山大學教授葉創興每每提及恩師都感佩不已:“在平常中看出不平常,在相似中看出差異,這正是先生的過人之處!” ??據葉創興統計,在分類學領域,從植物志到樹木志,先生先后對17個科進行過研究,其中投入最多精力,研究最為精到,產生最多成果的,無疑是山茶科。 ??“山茶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國,中國的植物學家最有條件也最有義務對其進行系統研究。”張宏達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普洱茶,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也是世人喜愛的茶種之一。其原產地曾一度被認為在別國。但是,張宏達不這么認為。 ??“它的起源地應該在中國!”憑借在植物分類學領域的深厚造詣,以及對我國植物資源的了解,張宏達堅定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張宏達深入云南、貴州、四川、廣西等地的多個茶山區。與茶農深交,廣泛采集大量植物標本并進行細致比對,逐漸揭示出中國西南某些地區普洱茶獨有的植物學和化學特性,證實其發源地位于中國云南省的大葉茶樹種植區域,并將它的中文名定為普洱茶。 ??這一學術成果不僅糾正了國際茶學界長期以來的誤解,更為中國茶文化在全球的傳播與傳承,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 ??說到茶,張宏達的另一大貢獻也不得不提。“在數千年的茶葉發展史上,我們飲用的都是含咖啡因的茶。先生先知先覺,發現了不含咖啡因的可可茶和含有特殊生物堿的苦茶,讓它們從荒山野嶺的沉睡中蘇醒過來。”每次說起,葉創興都會對恩師心存敬意。 ??不僅于此!在全球500余種茶科植物中,張宏達建立了3個新屬,命名了217個新種,其中極度瀕危種豬血木和瀕危種圓籽荷,先后被列為國家一級和二級重點保護種類。 ??何止于此!在植物系統與分類學、植物區系學和植物群落學等領域,張宏達都進行了奠基性的基礎研究,對我國植物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土地上的萬千生靈,有多少尚未被人類真正認識。山河無言,張宏達以生命為其立言! ??歷時45年,他與數百位植物學家一起編纂完成了中國植物“戶口冊”《中國植物志》。80卷126冊,這部皇皇巨著凝結了幾代中國植物人心血的著作,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體量最大的區域植物志。 ??“他喚起了全世界對中國植物的注意!”曾擔任《中國植物志》英文版美方主編的美國著名植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彼得·H·雷文如此評價張宏達,“他對植物學的貢獻是深遠而巨大的,尤其他是對華夏植物群——這個集中分布在中國的特殊亞洲植物群進行詳細描述的第一人?!?/p> ??步入晚年,張宏達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代。他深知,為山河立言絕非一人一世之功。張宏達常常告誡年輕學子,真正的“立言”,是科學真理的彰顯,更是民族學術尊嚴的挺立。 ??2016年冬,這位老人走完了102歲的生命歷程。他的心血都給了中華大地上蓬勃挺立的植物,他一生都在為祖國山河立言! 《光明日報》( 2025年08月17日 0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