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內容解法分析(1)矩形ABCD的周長為10. 解法分析(2)尺規作圖
在作出垂線(直角)的基礎上,通過構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45°角. 作法: 1.以點E為圓心,EO長為半徑畫圓,交BE于點M. 2.作直線MO交AD于點N. 直線MN即為所求作. (作法不唯一,但原理相同.) 
作圖原理的說明
由作圖過程得:∠OEM=90°,EM=EO, ∴△OE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NMC=45°, ∴直線MN與BC所夾的銳角是45°. 根據ASA/AAS證明△AON?△COM, ∴AN=CM, ∴DN=BM, ∴AB+BM+AN=CD+DN+CM, ∴直線MN將矩形ABCD分成了周長相等的兩部分. 解法分析(3)作圖原理的說明
需要注意的是:既要說明直線MN將矩形ABCD分成了周長相等的兩部分,還要說明直線MN與BC所夾的銳角是45°.
由作圖步驟①得:BG=AB=1, ∴△AB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G=3, ∴∠AGB=45°. 由作圖步驟②得:GM=CG=1.5. 由作圖步驟③得:AN=GM=1.5, ∴AB+BG+GM+AN=5=C矩形, ∴直線MN將矩形ABCD分成了周長相等的兩部分. ∵AN=GM,AN∥GM, ∴四邊形ANMG是平行四邊形, ∴MN∥AG, ∴∠NMB=∠AGB=45°, ∴直線MN與BC所夾的銳角是45°. ∴直線MN符合要求. 解法分析(4)銳角三角函數
1.將∠BCH置于直角三角形中,根據正切函數的定義求解即可. 2.在構造直角三角形時,應充分考慮到已知條件(等腰直角三角形BHQ)的使用. 3.直線PQ的隱藏性質:過矩形的對稱中心.
連接BD交PQ于點O,作OM⊥BC于點M,作HN⊥BC于點N. ∵直線MN將矩形ABCD分成了周長相等的兩部分, ∴AB+AP+BQ=5,即AP+BQ=4, ∵AP+DP=4, ∴BQ=DP. 根據ASA/AAS證明△BOQ?△DOP, ∴BO=DO. 根據A型相似求得: OM=CD=,BM=BC=2. ∵∠BQH=∠PQC=45°,∠BHQ=∠OMQ=90°, ∴△BHQ和△OMQ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QM=OM=,HN=BN=NQ=BQ=(BM-QM)=, ∴tan∠BCH===. 隱圓與最值
在沒有計算機輔助的情況下,我們主要有以下處理方法: 1.繪制點H的初始位置(點Q與點B重合)和終止位置(點Q與點C重合), 獲取準確的運動路徑. 2.將運動軌跡看作整圓,只要能夠畫出符合題意的圖形(點Q在BC上),亦可解決問題. 
∵∠BHO=90°, ∴點H在以BO為直徑的圓上運動(記圓心為K).
當CH與圓K相切時(切點在AD上方),∠BCH最大. 作KL⊥BC于點L, 根據A型相似求得:KL=CD=,BL=BC=1,CL=3. 由勾股定理求得:HK=BK=,CK=, ∴C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