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石家莊德明古鎮景區“環衛工提燈式考核”的視頻引發熱議。畫面中,一位環衛工在認真擦拭垃圾桶,周圍一群人手持表格圍觀打分。涉事公司回應稱,這是每月定期開展的保潔班組考核,旨在評估垃圾清理及時性、垃圾桶清潔程度等。盡管公司稱已認識到方式不妥,但這一事件仍引發公眾對考核形式主義和權力傲慢的深刻反思。 考核的初衷,本應是為了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激勵員工更好地完成任務。然而,當考核變成一場“表演”,一群人圍著環衛工打分,這樣的考核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這種“表演式考核”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更讓環衛工淪為被審視的對象,尊嚴受到傷害。 類似的形式主義考核并不鮮見。此前,就有環衛工人為配合檢查“留痕”,被迫自扔自撿垃圾;鄭州的環衛工人用高壓水槍打落樹上黃葉,只因領導要求地面“不能看見一片樹葉”;西安街頭,工作人員用小刷子掃土稱重,要求每平方米灰塵不超過5克。這些荒誕的考核方式,無一不是形式主義的體現,只注重表面數據和形式,卻忽視了工作的實際效果和勞動者的尊嚴。 形式主義考核的背后,是部分管理者的權力傲慢和對基層勞動者的不尊重。他們習慣于高高在上地發號施令,將考核作為展示權力的工具,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在他們眼中,環衛工等基層勞動者只是完成任務的工具,而不是有血有肉、需要尊重的人。這種權力的傲慢,不僅傷害了勞動者的感情,也損害了管理部門的公信力。 考核要回歸本質,就必須摒棄形式主義,真正關注工作的實際效果和勞動者的需求。管理者應深入一線,了解工作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與勞動者共同探討解決方案,而不是坐在辦公室里制定不切實際的考核指標,然后到現場“指手畫腳”。同時,考核應注重激勵而非懲罰,通過合理的激勵機制,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讓他們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 尊重基層勞動者,不能只是一句空話,而要體現在具體的管理行動中。管理者應給予勞動者足夠的信任和支持,讓他們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自主權和尊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勞動者的工作熱情,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 “環衛工提燈式考核”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希望管理者能從中吸取教訓,摒棄形式主義,讓考核回歸本質,讓管理更有溫度。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公平、和諧、高效的工作環境,讓每一位勞動者都能在尊重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