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型構成及解題思路1、模型構成:雙動點、等線段(首尾不相連) ![]() 如圖,紅色線段AD和BE是逆等線,AD=BE,逆等線上各有一個動點,求藍色動線段AE和CD之和的最小值. 2、解題思路:利用逆等線構造全等三角形,實現動線段的轉移,將兩條動線段的動點結合在一起,轉化為折線段最短問題,然后利用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確定動點位置. ![]() 二、應用舉例例1、如圖,在△ABC中,∠ACB=60°,AC=8,AB=10,點D、E分別是AB、BC邊上的動點,且AD=BE,則AE+CD的最小值為_______. ![]() 解答:如圖,作∠DAF=∠ABE,且AF=AB,連接DF ![]() 易證△FAD≌△ABE(SAS)?DF=AE ∴AE+CD=DF+CD 由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知 當C、D、F三點共線時,DF+CD有最小值 連接CF,過點C作CG⊥FA,交FA延長線于點G 由勾股定理,可得 CF=2√61 ∴AE+CD的最小值為2√61 例2、如圖,在Rt△ACB中,∠ACB=90°,BC=6,AC=8,點E、F是線段AB上的兩個動點,且滿足AE=BF,連接CE、CF,則CE+CF的最小值為________ ![]() 解答:如圖,以BF為邊構造△DBF≌△CAE?DF=CE ![]() CE+CF=DF+CF,最小值為CD=10. 三、拓展-加權逆等線例3、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AB=2,E、F分別是CD、BC上的動點,且DE=2BF,則2DF+AE的最小值為________. ![]() 分析與解答: 本例與前兩例有所不同,DE和BF不再相等,而是成倍數關系,這種問題可看作加權逆等線,它的特征是:雙動點,倍線段(首尾不相連). 解題思路和逆等線類似,只需把構造全等三角形改為構造相似三角形. ![]() 如圖,作△GBF∽△ADE,相似比為1:2 ∴GF=1/2AE,2DF+AE=2(DF+1/2AE)=2(DF+GF) 當點D、F、G三點共線時,DF+GF最小,最小值為DG 由勾股定理,得 DG=√13 ∴2DF+AE的最小值為2√13 四、小結1、逆等線模型體現了全等三角形的等線段轉化功能,全等除了用于證邊相等、角相等外,還可用于等線段轉化與等角轉化. 2、構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并不唯一,只要是含逆等線的全等三角形,定點動點互相對應都可以,比如例1也可以在AB下方構造全等三角形,就轉化為了將軍飲馬模型(C、F是定點,動點D在線段AB上) ![]() 例2也可以: ![]() 所以說,逆等線模型的關鍵是等線段轉化、動點合并,而實現這一目的所用的手段就是構造全等三角形. 3、加權逆等線就是逆等線的靈活應用,由全等三角形聯想到相似三角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