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496年~547年2月13日),鮮卑名賀六渾。高歡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王朝奠基人。武定五年(547年2月13日),高歡于晉陽薨逝,享年五十二歲。那么,問題來了,高歡共有15個兒子,他們分別是什么結局? 一、高澄 高澄是神武帝高歡嫡長子,母為武明皇后婁昭君。父親高歡去世,高澄繼任大丞相,坐鎮晉陽。擊潰叛將侯景,以反間計擾亂南梁,拓展兩淮和河南之地,掌控東魏大權,對家族地位的鞏固,東魏向北齊的過渡貢獻巨大。武定七年(549年),高澄在受禪前夕,為膳奴蘭京所弒,時年二十九歲。北齊建立后,追封皇帝,謚號文襄,廟號世宗。 二、高洋 高洋是神武帝高歡嫡次子,文襄帝高澄同母弟。武定八年(550年),高洋逼迫東魏孝靜帝禪位,登基稱帝,國號“大齊”,史稱北齊。在位初期,勵精圖治,屢次擊敗柔然、突厥、契丹,出擊南梁,拓地于淮南,頗有圣主氣范,被稱為“英雄天子”。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高洋在位后期,以功業自矜,縱欲酗酒,殘暴濫殺,大興土木,賞罰無度。天保十年,高洋最終飲酒過度而暴斃,時年三十四歲,廟號顯祖,謚號文宣。 三、高浚 高浚是神武帝高歡第三子。東魏時期,高浚憑借父勛,受封永安郡公,出任青州刺史。北齊建立后,高浚被冊封為永安王。天保九年,高浚因屢次勸解高洋,遭到拘捕,后被幽禁于鄴都,火燒而死,青州百姓為其痛哭。 四、高淹 高淹是齊神武帝高歡第四子,生母穆氏。高淹沉著謹慎,以寬厚被人稱頌。河清三年(564年),高淹去世,謚號為靖翼。 五、高浟 高浟是神武帝高歡第五子,母為彭城太妃(大爾朱氏)。武定六年(548年),高浟出任滄州刺史,成績卓著,百姓安居樂業。北齊建立后,冊封彭城郡王。孝昭帝高演奪位,高浟被拜為大司馬、太保。武成帝高湛時期,遷太師、錄尚書事。 作為北齊宗室,高浟明練世務,果于斷決,深得人心,引發皇帝的猜忌。河清三年(564年4月7日),高浟無辜被殺,追贈假黃鉞、太師、太尉、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謚號為景思。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宗室之間的互相殘殺,加速了北齊的滅亡進程。 六、高演 高演是神武帝高歡第六子,母為武明皇后婁昭君。天保元年(550年),北齊代魏,高演晉爵常山王。乾明元年(560年),高演發動兵變,以婁太后之命廢黜高殷,即位為帝。高演在位勤于朝政,釋放奴隸,大力屯田,廣設糧倉,使得北齊的糧食危機得以有效解決。 不過,北齊的幾位皇帝都比較短命。皇建二年十一月甲辰日(561年11月24日),高演墜馬重傷而亡,年僅二十七歲,謚號孝昭皇帝,安葬于文靖陵。 七、高渙 高渙(533年-558年),字敬壽,北齊神武帝高歡第七子,生母韓智輝。對于高渙來說,因為遭到高洋的猜忌,所以慘遭殺害。 八、高淯 高淯是高歡第八子,史料記載他容貌美麗,幼有器望。天保初年(550年),封襄城郡王。 天保二年(551年),高淯英年早逝,年僅十六歲。 九、高湛 高湛是北齊第四位皇帝。神武帝高歡第九子。高洋創建北齊后,高湛進爵長廣王。后支持高演兵變奪權,遷太傅、右丞相。皇建二年(561年),高湛即位。他在位期間,遣將擊敗北周、突厥,并御駕親征解救了晉陽、洛陽。不過,他肆意誅殺宗室導致朝政日益混亂。 河清四年(565年),高湛傳位于太子高緯,自號太上皇帝。天統四年十二月辛未日(569年1月13日),高湛駕崩,年僅三十二歲,謚號武成皇帝,廟號世祖,安葬于永平陵。 十、高湝 高湝是高歡第十子,母親小爾朱氏。天保元年(550年),高湝被封為任城王,負責鎮守晉陽。武平五年(574年),高湝平定崔蔚波叛亂,遷左丞相、瀛州刺史,累遷大丞相。承光元年(577年),高湝被北周大軍俘獲,最終被殺。 十一、高湜 高湜是高歡第十一子,母為游娘。天保元年,封為高陽王。高湜滑稽多智,不守禮法,頗受寵信。乾明二年,文宣帝高洋病逝后,高湜負責送葬事宜,大違禮度。武明太后婁昭君大怒,下令杖斃。 十二、高濟 高濟是高歡第十二子。天統五年(569年),高濟對人說:“計次第亦應到我。”也即他認為應該輪到自己繼承皇位了。結果齊后主高緯聽說后,秘密派人殺死他。 十三、高凝 高凝是高歡第十三子,母為大爾朱氏,封華山王。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不清楚他的最終結局。 十四、高潤 高潤是高歡第十四子,母為馮翊太妃鄭大車。天保初年,封爵馮翊郡王,后來官拜太保、太師、太宰、定州刺史。武平六年(575年),高潤薨逝于定州,年僅三十三歲。 十五、高洽 高洽是高歡第十五子,封漢陽王。天保五年(554年),高洽薨逝。 |
|
來自: 新用戶4541Ay4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