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亡,必有賭和嫖。家窮,必有懶和惰。家敗,必有暴和兇。家富,必有勤和儉。家安,必有忍和讓。家和,必有情和愛。家興,必有禮和義。' 這些話聽著土,卻都是實打實的理兒。老祖宗早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就是最小的社會,好壞全看里頭的人咋相處。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家庭氛圍對人的影響能占到60%以上。你想啊,要是家里天天吵吵鬧鬧、動手動腳,誰還能安心過日子?反過來,要是一家人懂得互相體諒,遇事各退一步,再大的坎兒也能慢慢邁過去。 社會上也常見,那些富過幾代的人家,多半不是靠一時運氣,而是代代相傳的勤謹和節儉。反觀有些家道中落的,要么是有人染上惡習,要么是一家子都懶得動彈,坐吃山空。 其實治家沒那么復雜,就像過日子要精打細算一樣,家里的規矩和情義也得慢慢攢。懂禮貌、講道義,外人看了也敬三分;重感情、懂珍惜,家里人的心才能往一處使。別總想著走捷徑,把眼前的小日子過扎實了,家自然就穩了。 家是塊田,種啥收啥。播下勤、儉、忍、讓的種子,澆上情、愛、禮、義的水,才能長出興旺的根。 ![]() |
|
來自: 老鴻5jmx3tglz8 > 《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