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鼻煙的習俗,源自煙草發明者印第安人。漢人吸聞鼻煙始于明代。明末鼻煙進口甚少,僅廣東一地有人吸聞。康熙開放海禁,西方傳教士攜帶大量的鼻煙和盛裝鼻煙的玻璃瓶。吸鼻煙漸成風尚。乾隆皇帝常以鼻煙賜賞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襲,漸漸地吸鼻煙成為社會時尚。鼻煙壺是專門盛裝鼻煙用的,為了便于攜帶,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煙。順治程榮章造的銅雕云龍鼻煙壺二十余件鼻煙壺,是最早的鼻煙壺。康熙對西方工藝品情有獨鐘,他吸納了一批通曉玻璃煙壺制作和畫琺瑯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內制作鼻煙壺。乾隆朝時鼻煙壺藝術在達到極盛。玩賞收藏鼻煙壺成風,盛入鼻煙的用途漸至其次。乾隆時鼻煙壺成了顯示身份的東西。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制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藝術品」。鼻煙壺為盛裝鼻煙之容器,鼻煙系一種煙草制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后,加工轉化后成為粉末狀藥材,吸聞之后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煙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標志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