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07:53:00 來源: 千千千里馬 拿什么證明是平動用筆?拿什么證明是波動用筆?如果橫鋒不變就是平動用筆,平動用筆是不是橫鋒沒有變?如果波動用筆那橫鋒一定是隨著提按忽高忽下,筆畫就會忽粗忽細的變化。 之字最后一個筆畫收筆齊,叫挫鋒,就是橫鋒。 因為我們經常說從毛筆尖兒到毛筆肚這叫按,從毛筆肚到毛筆尖兒,這叫提,按下去筆畫越來越粗,提起來,筆畫越來越細,這就是提按原理 一個筆畫內,從起筆開始到收筆寫好,只要有粗細變化,就是波動用筆。 所以說不要看提按這個詞,你要在理論上把它說清楚,可不是那簡單的事,要有理論化的支持,沒有理論化的支持,那是說不通的。 那么八面出鋒是八個方向,其實毛筆的筆鋒,毛筆本身就是個圓弧,大家都知道三百六十度的維度。不要說八個方向的,八十個方向有毛病嗎?原理上沒毛病,但是八個方向,一般用筆的調峰換面,四個方向也夠用了。
一般來說,兩換面三換面。不叫做一拓而下,基本上來講三個畫面就夠用了,八面出鋒也是一個夸張的說法。
比如說,一分開筆還是二分開筆,控制在那個位置上就可以了,橫鋒完全360度無死角沒錯。這是理論上講三百六十度無死角。 我們提出的橫鋒的概念,這是兩千年來沒有發現的。我們這樣講把毛筆的中鋒用筆就徹底講的清清楚楚了。 八面出鋒說的是毛筆的方向,完全可以自由掌握,這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毛筆的靈活性可以得到自由的發揮,壞處是如果我們把握不好毛筆的方向,也就是把毛筆控制在讓中鋒能夠比較正的行筆,這樣呢,就能保證毛筆尖始終在筆畫的中間,那么如果我們把握斜了,就不會保證毛筆尖在筆畫的中間。 古人不是從毛筆前進的方向和紙的接觸的前端去分析中鋒,而是通過橫鋒的后面也就是毛筆尖,在觀察或者猜想中鋒,所以就講不清楚了。 我們就需要把古人講的不清楚的地方重新把它講清楚,因為是橫鋒拉動著毛筆尖兒,而不是毛筆尖兒推動著橫鋒,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任何條件下都是橫鋒帶著毛筆尖,無論是在毛筆尖上行走,還是毛筆按的最深的地方毛筆肚行走,都是這個原理。 八面出鋒,就是用好橫鋒的方向轉換問題,而八面出風出風的時候,應當保證是正的,這樣才能夠達到橫鋒行處是中鋒的效果。毛筆的橫鋒,如果兩個端點用力平衡用墨平衡,寫出來的筆畫飽滿和諧,這也是古人強調為什么要中鋒用筆的根本原理,只不過古人在實踐上做到了做的很好,理論上沒有表述清楚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