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名稱:牛筋草 別名:蟋蟀草、路邊草、鴨腳草、蹲倒驢、牛頓草、千人踏 采收加工:8-9月采挖,去或不去莖葉,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用部位:根或全草 產(chǎn)地:全國 科:禾本科蟋蟀草屬 原植物:牛筋草 植物情況:一年生草本 ![]() 根系極發(fā)達。稈叢生,基部傾斜,高15-90cm。 ![]() 葉鞘壓扁,有脊,無毛或疏生疣毛,鞘口具柔毛;葉舌長約1mm;葉片平展,線形,長10-15cm,寬3-5cm,無毛或上面常具有疣基的柔毛。 ![]() 穗狀花序2-7個,指狀著生于稈頂,長3-10cm,寬3-5mm;小穗有3-6小花,長4-7mm,寬2-3mm;穎披針形,具脊,脊上粗糙;第1穎長1.5-2mm,第2穎長2-3mm;第1外稃長3-4mm,卵形,膜質(zhì)具脊,脊上有狹翼,內(nèi)稃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具狹翼。 ![]() ![]() 囊果卵形,長約1.5mm,基部下凹,具明顯的波狀皺紋,鱗皮2,折疊,具5脈。花、果期6-10月。 牛筋草藥性: 【藥理作用】 非洲民間用作利尿,祛痰劑,或治腹瀉。 【性味】 甘;淡;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傷暑發(fā)熱;小兒驚風(fēng);乙腦;流腦;黃疸;淋證;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瘡瘍腫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30-90g。 【各家論述】 1.《百草鏡》:行血,長力。 2.《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清熱,消疝氣。 3.《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強筋骨,治遺精。 4.《閩東本草》:治小兒急驚,石淋,腰部挫傷,腸風(fēng)下血,反胃,喘咳。 5.《上海常用中草藥》:活血補氣。治脫力勞傷,肺結(jié)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