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1906字 閱讀3分鐘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
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白天卻又精神不濟、心煩氣躁,甚至越是焦慮越睡不著?很多人以為失眠只是“睡不著覺”,但中醫認為,真正的失眠問題,往往牽涉心腎不交、陰虛火旺、氣血兩虧等多個方面。
因此,單靠助眠藥物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種常見中藥材——麥冬,以及它和一種“黃金搭檔”配伍后,在調理失眠、滋補肝腎、益氣養陰方面的妙用。
麥冬不是冬天的麥,而是“養陰小能手”
別被名字騙了,麥冬既不是麥子,也和冬天關系不大。它其實是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干燥塊根。中醫認為,麥冬性味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最突出的作用是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就記載:“麥冬,養陰潤肺,清心除煩。”這也正是它在調理失眠方面的關鍵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麥冬中含有多種皂苷、多糖和黃酮類成分,有助于調節神經系統、抗氧化、抗炎,對改善焦慮、提升睡眠質量有一定幫助。
與“黃精”搭配,更能調和五臟、安神益氣
如果說麥冬是“養陰潤燥”的代表,那么它的最佳拍檔非黃精莫屬。黃精同樣是中醫經典藥材,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潤肺健脾、益腎填精的作用。古代名醫孫思邈就曾說:“久服黃精,輕身不老,延年益壽。”
現代研究也發現,黃精中富含多糖、黃酮、皂苷類活性成分,能增強免疫力、調節內分泌、抗疲勞。與麥冬合用,既能補脾潤肺、益氣養陰,又能滋腎安神、調和五臟,對于因陰虛火旺、氣血不足導致的心悸、健忘、煩躁、失眠等情況,有協同調理作用。
不是所有失眠都靠安眠藥,調理體質更關鍵
很多人失眠后第一時間就想到吃安眠藥,但長期依賴藥物,不但可能產生耐藥性,還可能擾亂體內正常的神經調節機制。相比之下,從體質改善入手,才是更持久安全的方式。
中醫認為,失眠常見的證型包括陰虛火旺型、心脾兩虛型、肝郁化火型等。而麥冬配黃精,主要針對其中的陰虛火旺和心腎不交這兩類人群。表現為:入睡困難、夜間易醒、口干咽燥、心煩易怒、腰膝酸軟、舌紅少苔等。如果你有這些表現,可能就適合嘗試這對“藥食同源”的搭檔。
現代研究:麥冬黃精對神經系統有積極作用
近年的藥理學研究也為傳統用法提供了科學支撐。2022年發表于《中草藥》雜志的一項研究指出,麥冬提取物能通過調節褪黑素分泌、延長非快速眼動睡眠時間,有效改善小鼠的睡眠狀態。
同時,黃精中提取的黃酮類物質能夠降低皮質醇水平、緩解焦慮狀態,對神經衰弱、焦慮型失眠等狀態有輔助治療價值。
這也從現代科學角度,進一步印證了“麥冬+黃精”對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雙向調節能力。
麥冬黃精怎么吃?這樣搭配效果更好
既然是藥食同源,很多人關心:日常怎么吃才更安全有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煮水代茶飲。建議取麥冬、黃精,加水500毫升,小火煮20分鐘后代茶飲用,每天一到兩次,連用一周以上即可見效。若口干明顯,可適量加入百合;若心煩失眠嚴重,可加酸棗仁增強安神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體質偏寒、脾胃虛弱、濕氣重的人群不宜長期服用,最好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肝腎虧虛、氣陰兩虛,是很多慢性問題的根源
很多人以為失眠只是睡不好,其實背后隱藏的是肝腎虧虛、氣陰不足的問題。中醫講“肝藏血、腎藏精、心主神”,這三者一旦失調,不僅容易失眠,還可能伴隨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月經紊亂、脫發、早衰等問題。
黃精入腎、麥冬養心,兩者合用,相當于從根本上補腎填精、養心安神,幫助身體恢復內在平衡。這種調理方式雖然見效較慢,但勝在溫和、安全、作用持久。
不是“萬能藥”,更不是一劑見效
雖然麥冬黃精有不錯的調理作用,但它們并不是立竿見影的“速效藥”。中醫調理講究辨證施治、循序漸進,特別是針對慢性失眠、氣陰兩虛等體質型問題,堅持才是最好的療效。
此外,這類中藥材也不能隨意搭配或長期大量使用,尤其是合并有慢性腎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結語
睡不好,不只是晚上沒精神,更可能是身體敲響的“預警信號”。與其反復吃安眠藥,不如通過調理肝腎、養心安神,從根本上改善體質。麥冬配黃精,這對“老中醫都愛用”的經典搭檔,就是一條值得嘗試的路。
當然,調理失眠不能只靠一杯藥茶,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適度運動、情緒管理同樣重要。身體的健康,需要你從每一個細節開始,慢慢積累。
參考文獻:
陳建平, 張曉斌. 麥冬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中草藥, 2022, 53(12): 3749-375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藥法》釋義[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21.
劉春燕. 黃精的藥理研究及臨床應用[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23, 32(4):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