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平溝的故事 文|羅慶洪 馬嘶苗族鄉建新村六組,有一個地方叫天平溝。這里山明水秀,峰高谷幽,一條溪溝穿過,溪水澆灌著層層梯田。幾十戶百姓人家,散落其間,就著裊裊炊煙,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溝的盡頭,山泉噴涌而出,一塊巨石被鑿成兩個大小不一的渠口,將河水分別引向兩邊的堰溝,灌溉前方的幾百畝稻田,這條溝就叫天平溝。 天平溝的來歷,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 大約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天平溝這里居住著嬴姓和楊姓兩大姓人。 嬴姓居住在溝的左邊,楊姓居住在溝的右邊。每年從春耕開始,兩姓人為了爭水,常常發生大規模的械斗。雙方打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都不甘示弱,誰也不讓著誰。 為了這事,地方官員組織雙方作了多次調解,也都無濟于事,打斗沖突時有發生,令人頭痛。 怎么辦?地方官員只好層層上報,讓上峰前來決斷。 后來,這個官司打到了敘永軍糧府。軍糧府便派官員來天平溝實地調查和勘測,根據實際,創造性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官員請來石匠,將泉水用石頭砌筑下來,前方用一塊巨石攔砌,然后在巨石上,鑿出兩個水平缺口,讓水分別流入兩邊的堰溝。 由于楊姓百姓的梯田畝數比嬴姓百姓的多,楊姓這邊的引水缺口就比嬴姓那邊的引水缺口稍寬一些。 泉眼位于群山腳下,山體很厚,森林茂密,植被完好,泉水一年四季流淌,沒干涸過。通過這樣分水,兩姓百姓的稻田都得到了很好的灌溉。 從此以后,嬴楊兩姓人便和好如初,再也沒有發生過沖突,人們就把這地方叫天平溝。后來,歷史變遷,楊姓人家逐漸外遷。如今,只剩嬴姓人駐守下來,代代相傳,繁衍生息。分水巨石則盡職盡責,靜靜地守在那里,向前來取水生產的人們,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