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過日子,講究多。
老輩傳下來的規矩,聽著碎。
細想,全是門道。
手上戴東西,有說法。
左手戴金,右手戴銀。
老人說,左手是 “財手”,戴金能招財。
右手是 “兇手”,戴銀能辟邪。
現在人圖好看。
可那份盼吉祥的心思,沒錯。
送禮,學問大。
喜事兒,別送傘。“傘” 跟 “散” 同音,不吉利。
給老人做壽,別送煙?!盁煛?聽著像 “咽”,犯忌諱。
送禮嘛,心意得到。
講究,也得懂。
過日子,得自律。
三更天,別貪色。
半夜里,別貪吃。
老輩早把健康的理兒說明白了。
作息亂了,啥都白搭。
待人接物,分寸重要。
手指別隨便指人。
眼睛別斜著看人。
這都是基本禮貌。
師徒不對坐,叔侄不對飲。
不是擺架子。
是透著對長輩的敬重。
現在講平等。
這份心,還是該有。
錢財,得捂著。
家丑,也得捂著。
銀錢外露招禍。
家丑外揚丟人。
低調點,總沒虧吃。
跟人打交道,得有距離。
不摸男人頭。
不摟女人腰。
不然,誰都不自在。
辦事,得看時候。
大清早,別找人借錢。
大年初一,別去探病。
人家忌諱這個。
平時多幫襯別人。
急用時,才有人搭把手。
這就是 “人情到處趕,落雨好借傘”。
對人對己,得有準頭。
往上,別顯窮。容易被看輕。
往下,別露富。免得招人恨。
交淺,別言深。
絕交,別惡語。
留三分余地。
日后,好相見。
生活里的小物件,也有講究。
衣服不能燒。
枕頭不能坐。
筷子別在菜碗里亂攪。
飯碗上別插筷子。
這些碎規矩,看著是忌諱。
其實,全是教養。
老規矩,不是死教條。
紅事,得請才去。
白事,不用請也該主動幫忙。
這是人情冷暖的刻度。
再窮,不賣看家狗。
再饞,不殺下蛋雞。
講的是知恩圖報。
守得住本分。
這些老規矩。
說到底,是教人活得體面、周全。
里頭藏著的,是中國人過日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