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激素(GCs)具有強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效應,在風濕免疫病有著廣泛的應用,然而其不良反應仍然是必須關注的重要臨床問題。骨質疏松癥是 GCs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先來看一個案例: 患者女性,18 歲,因「腰背部疼痛 5 年,加重伴多次骨折 2 年」入院就診。 13 歲時被明確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確診后,初始治療采用糖皮質激素脈沖療法,隨后長期服用高劑量潑尼松片(9~15 mg/d)。在使用環磷酰胺和嗎替麥考酚酯進行緩解誘導治療時,因出現明顯惡心副作用,患者自行停止服用。16 歲時,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食欲減退,體重顯著下降,并出現閉經癥狀。 18 歲時,患者因輕微外傷后出現下腰痛,經檢查發現 L3 和 L5 椎體壓縮性骨折,被診斷為糖皮質激素誘導的骨質疏松癥(GIOP),同時伴有肌肉減少癥。 體格檢查:身高 150.4 cm,體重 33.6 kg,體重指數(BMI)14.9 kg/m2。L3 和 L5 椎體存在壓縮性骨折。 骨密度檢查:雙能 X 線吸收法(DXA)測量,患者骨密度(BMD)降低。肢體肌肉質量指數(SMI)為 3.99 kg/m2,提示存在肌肉減少癥。 糖皮質激素引起骨質疏松的病理生理機制極為復雜,其對骨骼系統的影響可分為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兩大方面[2]: ? 直接作用于骨組織細胞。激素主要通過影響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和骨細胞的功能,直接導致骨代謝失衡,引發持續性骨形成減少。 案例中患者長期使用 9~15 mg/d 潑尼松,高劑量激素持續抑制成骨功能,可能是其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核心原因。 ? 多種途徑間接影響骨骼。包括:降低性激素水平;升高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減少腸道對鈣的吸收以及腎臟對鈣的重吸收;影響肌量和力學敏感性等。 患者 16 歲出現閉經,提示雌激素分泌不足(GCs 可抑制下丘腦 - 垂體 - 性腺軸),而雌激素缺乏會進一步加速骨量流失;患者體重下降(BMI 14.9 kg/m2)、合并肌肉減少癥,肌肉對骨骼的力學刺激減弱,進一步降低骨密度。 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老年或絕經后女性、低體重、有骨折史或基礎骨病的患者,均需重點關注。 ? 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長期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通常指每日劑量相當于潑尼松 ≥ 7.5 mg,且療程 ≥ 3 個月)的患者是首要高危人群。本例患者使用醋酸潑尼松 9~15 mg/d 療程長達 5 年,是導致 GIOP 的最主要原因。 ? 年齡與性別因素。老年患者,尤其是絕經后女性,由于本身骨量就處于流失狀態,使用糖皮質激素后發生骨質疏松的風險更高。本例患者閉經,激素水平改變,均使骨丟失風險升高。 ? 基礎疾病與營養狀況: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可能存在慢性炎癥狀態,影響骨代謝。此外,營養不良、低體重、維生素 D 缺乏等情況也會加重糖皮質激素對骨骼的不良影響。 GIOP 有如下特點[3]: ① 激素對骨密度的影響與使用時長相關。使用初期即可發生 GIOP,骨量丟失在第 1 年最明顯,丟失約 12%~20%,以后每年丟失約 3%。 ② 激素對骨密度的影響與使用劑量相關。激素劑量越大,骨量丟失越多,無論每日大劑量抑或累積大劑量均可增加骨折風險;同時需注意激素無安全閾值,即使小劑量激素亦可導致骨量丟失。 ③ GIOP 骨折風險增高的部位:激素對松質骨的影響大于皮質骨,因此椎體更易發生骨折。 ④ 骨折風險與骨密度非線性關聯。激素既降骨密度又損骨質量,故患者可能在 DXA 未檢出骨質疏松時,即發生脆性骨折。 ⑤ 停用激素后骨量變化:停用 6 個月骨密度可部分恢復,骨折風險下降;但骨丟失超 10% 則無法完全恢復,椎體變形和腰背痛可能持續。 ?優化激素使用 在風濕免疫病等原發疾病控制穩定的前提下,盡快聯合改善病情抗風濕藥(DMARDs),逐步減少激素用量(如從高劑量降至最低有效劑量),縮短療程,從根本上降低 GIOP 的發生風險。 ?定期監測評估 建議在激素治療開始后的 6 個月內進行骨折風險的初始評估,持續接受激素治療的患者應每 12 個月進行一次再評估。治療中每 6~12 個月檢測一次骨密度,同時關注是否有新的跌倒或骨折情況,及時調整方案。 ?把握防治時機 所有需要接受長療程(≥ 3 個月)激素治療的患者,無論劑量高低、給藥途徑如何,均需進行 GIOP 的預防和治療。而對激素治療前已有骨量減少、骨質疏松或脆性骨折病史者,應按照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原則進行規范治療。對于預計短期內(< 3 個月)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若存在其他骨質疏松危險因素(如絕經后女性、老年人、低體重等),也應考慮進行骨健康評估和必要的預防措施[3]。 1)對存在低度骨折風險的患者,建議調整生活方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 D。 調整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飲食,注意富鈣、低鹽、適量攝入蛋白質(如牛奶);維持正常體重指數;戒煙,限制酒精攝入;規律進行承重或對抗性訓練;適當接受日光照射;做好防跌倒措施。 補充鈣劑和維生素 D:長期接受激素治療的患者,需聯合補充鈣劑和維生素 D 以防治 GIOP,每日補充元素鈣 1000~1200 mg、維生素 D 600~800 IU。老年人、腎功能不全及 1α- 羥化酶缺乏者推薦選用活性維生素 D(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 2) 對存在中、高度骨折風險的患者,建議除補充鈣劑、維生素 D 及調整生活方式外,應及時進行藥物治療。現有的 GIOP 治療藥物包括雙膦酸鹽、甲狀旁腺激素類似物(如特立帕肽)、地舒單抗、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 對于不同類型的人群,《2022 美國風濕病學會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防治指南》[4]依據骨折風險分層給出了初始用藥建議。在使用藥物治療時,如存在骨質疏松引起的疼痛,可選擇降鈣素緩解疼痛,不推薦僅使用降鈣素防治GIOP[3]。 表 1 不同人群 GIOP 初始治療藥物的選擇[4] ![]() 注:● 強烈推薦;○ 有條件推薦;△ 有條件反對;▲ 強烈反對;表中上標數字表示推薦順序;NA:不適用;GIOP: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CKD:慢性腎臟病;eGFR:估算腎小球濾過率 總結 糖皮質激素誘導的骨質疏松癥需關注其與激素使用的關聯特點,通過優化激素使用、分層防治及規范監測,可降低其對患者骨骼健康的損害。 特別說明 | 本文僅供醫療衛生等專業人士參考 參考內容 [1] Fujimoto K, Akiyama T, Kakinuma K, et al. Multiple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 induced by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and cachexia in a young adult female patient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case report with a 5-year follow-up. Oxf Med Case Reports. 2024;2024(8):omae089. Published 2024 Aug 19. doi:10.1093/omcr/omae089 [2] Buckley L , Humphrey MB .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J]. N Engl J Med, 2018,379(26):2547-2556. DOI: 10.1056/NEJMcp1800214 . [3] 何菁,李芬,黃文輝,等. 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的診療規范. 中華內科雜志,2023,62(06):631-638. [4] Humphrey MB , Russell L , Danila MI ,et al. 2022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J]. Arthritis Rheumatol, 2023,75(12):2088-2102. DOI: 10.1002/art.42646 . 投稿 | huanghaihua@dxy.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