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寫過一篇書單文章,叫《教你半年內(nèi)成為專家的三本書》,文中介紹了羅德·布雷默的《如何成為學霸》。記得有一位讀者問我,還有沒有其他學習方法方面的書,最好對學生有用的。 當時我給他推薦了費曼學習法和《如何高效學習》。2025年初,我讀到了一本書叫《天才的學習方法》,覺得不錯,就給他補充了這一本。 其實在讀完這本書時,我大腦中不自覺地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我上學時就有這本書,那我一定是學霸。」 一 這本《天才的學習方法》的作者叫朱利奧·迪安杰里,他從大學畢業(yè)一口氣拿了五個學位,平均分還都是滿分,這在意大利大學里是屈指可數(shù)的。你可能就想,作者肯定是天賦異稟,天生就是個學習的料。 可朱利奧在書里卻很坦誠,他說自己能有這樣的成績,靠的不是什么「超能力」,而是找到了一套實打?qū)嵉膶W習方法。他說這套方法歸功于自己對神經(jīng)科學的了解。 可是我們?yōu)槭裁从X得學習很困難?朱利奧在書里給出了一個讓反常識的解釋:人類的進化,壓根就不是為了學習,從生物學角度看,學習這種事一點也不「自然」。 因此,我們天生就不擅長學習,學習路上的那些坑,都是我們大腦自己挖的,還有那些看似簡單明了的學習方法,從長期來看基本上都是錯的。只有從神經(jīng)科學的角度出發(fā),才能找到真正管用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優(yōu)化學習的過程。 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把復雜的神經(jīng)科學知識提煉出來,讓你用正確的方式看待學習,把那些學習的「頑疾」給治好。他把自己的「超能力」做成了一顆「藥丸」,并說任何人都能成為超級學生,因為學習靠的是方法,不是魔法。 這句話讓你聽起來有點摸不著頭腦,可是當你讀完這本書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說的句句在理。 這本書的結(jié)構(gòu)也很有意思。每個大主題開始,作者都是先用一章來介紹神經(jīng)科學的理論。這一點你倒不用擔心自己聽不懂,他用的都是很簡單的方式給你講清楚。 接下來幾章,他就會側(cè)重實踐,教你把那些理論知識,變成你日常學習中能用的具體方法。書里還穿插著「我的方法」這個小欄目,他逗會跟你分享自己在學生時代,那些「瘋狂」但很成功的事情。讀了這本書,你就像跟著一個學習高手,一步步拆解學習的秘訣。 二 在讀這本書時,有不少學習方法讓我覺得耳目一新,在這里我就挑出兩個讓我服氣方法,分別是「間隔效應」和「提取練習」。 第一個是「間隔效應」,它可以說是反直覺的典范。以前我背東西,比如一首詩,總喜歡一口氣背完,來回重復好幾遍,覺得這樣最扎實。 可是朱利奧在書里說,如果你只是為了應付幾個小時后的考試,考完就忘,那這種「集中練習」或許管用。 ![]() 但你要是想長期記住,那就得用「分散練習」——把學習時間分成好幾段,隔一段時間復習一次。他說無論什么主題,無論人還是動物,無論男女老少,這種分散練習都是最有效的。 我以前一直認為趁熱打鐵一口氣學完,才是效率最高的。可作者解釋說,大腦在接觸信息后,需要一段安靜的時間來「消化」,完成記憶鞏固。你隔一段時間再復習,就是給大腦提供了更多機會,讓它重新處理信息,建立新的聯(lián)系,填補記憶空白。 這一點,真的讓我茅塞頓開。我以前就搞不懂,為什么有時候?qū)W完的東西,過幾天就忘了大半。那時我才明白,不是我記性不好,而是我給大腦的「消化時間」不夠。 這就像你吃了一頓大餐,總得給胃點時間來消化,而不是立馬接著下一頓。這個方法讓我知道,學習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長跑,節(jié)奏感比速度重要得多。 第二個是「提取練習」。這是讓我非常受用的一個概念。朱利奧說,當你記不住某個東西時,問題不在你記住多少,而是不會「提取」,就像信息牢牢存在硬盤里,但你的操作系統(tǒng)打不開。 他舉了一個例子,給你2個半小時學習一份筆記,讀完第一遍你還有2小時。你是選擇再讀4遍,還是開始大聲復述內(nèi)容,自問自答,有問題再看書? 結(jié)果卻讓我很意外:那些花時間自問自答的人,記住的信息是那些只知道重復閱讀的人的兩倍。 我以前復習都是抱著書一遍遍地讀,覺得讀得越多記得越牢。現(xiàn)在想來,那簡直是「刻舟求劍」的笨辦法。朱利奧解釋說,自問自答的過程,不僅是訓練提取能力,也是「主動加工」信息。 它會迫使你去關(guān)注相似點和差異點,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上的矛盾,甚至創(chuàng)造跨學科的聯(lián)想。這就像你不是光看地圖,而是親自走一遍,把地圖上的每個地標都和自己的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 讀到這個方法我明白了,學習不能只是被動地「接收」,而要主動地「創(chuàng)造」。它促使我以后再學習任何東西,都會試著放下書本,大聲地講給自己聽,把知識轉(zhuǎn)化成自己的語言——這也是一種費曼技巧。 三 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我上學時就有這本《天才的學習方法》,我敢說我一定是學霸。這不是自吹自擂,而是這本書講到的學習規(guī)律,簡直是為「學霸養(yǎng)成」量身打造的。 1、學習不是拼天賦,而是拼方法。 以前我一直覺得那些學霸天生聰明,我們這些普通人再怎么努力也趕不上。可是這本書卻用神經(jīng)科學的道理糾正了我們的想法,它說人腦的進化并非為了學習,換句話說,沒有人是天生擅長學習的。 學霸之所以是學霸,是因為他們可能無意中,或者通過摸索,找到了符合大腦工作規(guī)律的學習方法。這本書就把這些「秘密」講給你聽,讓你明白你不是不聰明,只是沒用對方法。 ![]() 2、強調(diào)「元認知」,思考自己的思考。 學霸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清楚自己是怎么學習的,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沒有用,他們不斷地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而普通學生經(jīng)常是稀里糊涂地學,學不好就說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這都是借口。 這本書就教你怎樣有意識地規(guī)劃和監(jiān)督自己的學習過程,這點就像你去健身房給自己請了一個私教,他時刻提醒你,指導你。有了這種能力,你就能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越學越好。 3、倡導主動學習和深度理解。 作者把被動閱讀貶低為「第一輪學習」的最低階段,強調(diào)復習時要選擇「高階方法」,比如出聲復述。學霸們不是死讀書的,他們一般都會把知識嚼碎了,變成自己的東西。 那么怎么做呢?作者在書中就教你如何「生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材料,如何通過「測試」來加深記憶,甚至利用多媒體來提升學習效率。 這都是主動創(chuàng)造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如果我早知道這些,肯定不會只抱著書本啃,而是動手做筆記,自制測驗,說不定早就是學霸了。 4、避免分心,管理壓力,協(xié)調(diào)作息。 這些看起來跟學習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實際上對學習效率的影響是很大的。學霸們都比較自律,學習時能心無旁騖地投入。而我們卻經(jīng)常被手機、社交媒體、各種焦慮搞得焦頭爛額,有時候還喜歡同時做幾件事。 ![]() 作者在書中就指出了多任務處理的危害,還提供了實用的應對方法,比如學習時聽古典音樂、午睡技巧、運動與學習結(jié)合等。 如果我早知道這些,就不會再熬夜苦讀,也不會在學習時還忍不住刷手機,而是科學地安排時間,讓大腦在最佳狀態(tài)下學習。 四 我在這里推薦這本《天才的學習方法》,不是因為它能讓你一夜之間變成天才,而是因為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漁」。 在書里,作者沒有什么光說不練的大道理,而是把學習這件事,從最底層,也就是大腦的運作機制開始,一一給你講清楚,學習跟智商有點關(guān)系,主要還是方法和技巧的問題。 你以前覺得學習困難,不是你真的笨,而是你踩進了大腦挖的「坑」里,只有你動手改造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它適合大腦的學習,你才能學得越來越好。 如果你曾為學習感到困擾,不知道怎么學習才好,或者想給孩子找一本靠譜的學習方法讀物,那么這本《天才的學習方法》就適合你。讀了之后,你可能成不了絕世天才,成為一個學霸還是有可能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