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河南大學鄭州校區正式啟用。這所百年高校將計算機、金融等熱門學科及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遷至鄭州,引發“拋棄開封”的爭議。校區啟用首年,招生分數線較開封本部上漲20分,卻仍難平網友對“背離初心”的質疑。 ![]() “不是河大想走,是現在的高校競爭,沒錢沒地根本玩不轉。”有網友在評論區直言,“鄭州給的1000畝地、10億專項經費,開封拿得出嗎?去年全國高校經費排名,前50名里,非省會高校只有3所,河大不遷鄭,下次雙一流評估可能就得'黃牌’。”也有開封網友痛惜:“把實驗室、熱門專業全搬走,老校區只剩文史哲,這是把'雙一流’的殼留下,把肉全帶走啊!” ![]() 我覺得,罵河大“白眼狼”的人,可能沒算過一筆賬。2024年河南高校經費清單里,鄭州大學拿到98億,河大只有42億,差了一倍多。鄭州校區的地是政府無償劃撥的,還配套5億啟動資金,實驗室設備更新費另算。開封呢?老校區周邊早就沒地擴建,去年想申請3億經費建實驗樓,批下來的只有8000萬。這種差距下,河大不遷鄭,可能連現在的“雙一流”帽子都保不住。 ![]() 我發現一個更扎心的現實:現在的高校競爭,早就不是“埋頭搞學術”就能贏的。去年哈工大深圳校區的計算機專業,錄取分數線比本部高了35分,就因為在深圳。浙江大學寧波校區、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哪個不是靠省會/沿海城市的資源,才把學科排名拉上去的?河大遷鄭,本質上是在“搶生存權”——你不靠近資源,資源就被別人搶走。 ![]() 但我也理解開封網友的痛。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搬走那天,我去老校區轉了轉,看到實驗室門口的石碑上還刻著“2003年建于開封”,現在碑還在,設備全空了。有老教授說:“我們當年在開封把生物學搞成雙一流,現在卻要去鄭州才能保住它。”這種“被迫搬家”的無奈,才是最讓人難受的。 ![]() 不過,罵“背叛”的人可能沒注意到另一個細節:鄭州校區的招生名額里,30%留給了河南考生,比開封本部還多5%。去年河南理科一本線512分,鄭州校區錄取線580分,開封本部560分。多出來的20分,換的是更好的實驗室、更多的企業合作實習機會。對河南考生來說,這可能是“用分數換前途”的公平選擇。 ![]() 我覺得真正該討論的,不是“遷鄭對不對”,而是“怎么遷才不丟根”。河大的根在開封,這沒錯。但根要活著,就得吸收養分。鄭州校區可以搞產學研,開封本部守著文史哲這些傳統優勢學科,搞文化傳承。就像蘇州大學,本部保留百年老校區,獨墅湖校區搞新興學科,兩者互相借力,反而都變強了。河大現在最該做的,是別讓鄭州校區變成“獨立王國”,而是讓兩地校區真的“1+1>2”。 你覺得,高校發展該優先追資源,還是守初心?來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