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說起紅茶,總有人覺得它“不夠講究”,好像隨便抓一把扔進杯子,倒上熱水就行。 可真喝起來才發現,要么淡得沒滋沒味,香氣跑了個干凈; 要么澀得喉頭發緊,哪還有半分傳說中的香甜? 其實啊,紅茶的風靡,靠的可不是“隨意”二字。 有人拿喝茶搞“高低論”,說紅茶太“大眾”,不如巖茶、白茶有格調。 這可就錯了,茶的好,從來不在名氣大小,而在喝的人舒不舒服。 清晨一杯暖手,午后配塊糕點,寒天里驅驅冷,熱天里解解膩,紅茶的貼心,懂的人自然懂。 泡不好紅茶的,多半是沒摸清它的脾氣。 紅茶,作為世界三大茶類之一,獨特的香氣和滋味,本就有著無盡的魅力。 但很多人泡紅茶時,卻常常泡出苦澀難喝的茶湯,這可真是讓人頭疼。 其實,泡紅茶并不難,只要掌握這5個訣竅,就能輕松泡出香甜潤滑的紅茶。 《2》 第一,泡紅茶前,燙壺溫杯這一步絕不能省。 就像熱杯子能讓咖啡香氣更濃郁,茶具的余溫對紅茶也至關重要。 沖泡前,得用沸水把蓋碗、公道杯、茶杯挨個燙一遍,讓整套茶具都帶上溫度。 別小看這一步,溫熱的蓋碗就像給茶葉搭了個“溫床”,投茶進去后,余溫能慢慢喚醒茶里的香氣物質。 讓那些藏在條索里的花香、果香、蜜香更容易散發出來,像剛掀開的蒸籠,熱氣帶著香味直往外冒。 更重要的是,沸水燙過的茶具能去掉本身可能帶的“生水味”或存放時的雜味。 要是直接用冷茶具泡茶,茶具的寒氣會“鎖住”茶香,甚至讓茶湯帶上點說不清的異味。 燙過之后,茶具潔凈又溫熱,泡茶時茶香能不受干擾地釋放。 喝的時候鼻子先聞到的是純粹的甜香,嘴里嘗到的也是紅茶本真的溫潤,從頭到尾都清清爽爽,沒有雜味來添亂。 《3》 第二,泡紅茶,投茶量的精準度直接影響最終滋味。 多一分則濃苦,少一分則寡淡。 就像做菜調味講究比例,紅茶的茶水配比也得拿捏到位。 用110毫升的標準白瓷蓋碗時,5克干茶是比較穩妥的量。 這個比例下,茶葉能充分舒展,滋味和香氣釋放得恰到好處。 如果是預先分裝成5克一泡的袋泡茶,倒省了稱重的事。 但若是罐裝或散裝紅茶,最好用小克秤稱準,別憑手感估量。 投茶太少的話,水多茶少,茶香會被過度稀釋,泡出來的茶湯淡得像白開水,別說香甜潤滑,連基本的茶味都顯單薄。 可要是貪多,一把接一把往蓋碗里塞,直到塞滿為止,即便注水量和平時一樣,也會因茶量過多導致茶湯濃得發苦發澀。 優質紅茶本有的細膩甜潤被掩蓋,反而成了“苦藥湯”,實在可惜。 所以,投茶時寧少勿多,但絕不能憑感覺亂加,精準的克數才是泡出平衡滋味的基礎。 《4》 第三,用沸水沖泡,更能泡出茶的馥郁香氣。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茶界對于紅茶的沖泡水溫一直存在爭議。 不少人認為,使用 85℃左右的溫水沖泡紅茶,能讓茶的風味更佳。 但實際試過就會發現,沸水泡紅茶反而更香。 我們都知道,茶香是有層次之分的,可分為前調、中調、尾調。 這是因為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釋放出的茶香分子各有差異。 用沸水沖泡茶葉,能夠激發出高沸點的香氣。當我們趁熱去聞茶香的前調時,會明顯感覺到香氣十分馥郁、高揚且飽滿。 隨著溫度自然降低,中、低沸點的香氣也會逐漸散發出來。 當你嘗試用沸水沖泡紅茶后,將茶湯倒出,分多次揭開茶蓋去聞香。 趁熱聞,感受前調的濃郁,待稍微降溫后再聞,體會中調的獨特。 等到蓋碗完全涼透后,再揭開蓋子去聞尾調的香氣。 這時,你自然就會明白,為何沸水沖泡的茶會更香。 畢竟,如果換成溫水沖泡,高沸點的香氣便失去了展現的機會。 水溫不夠,茶香就難以充分激發,泡出的茶湯也不夠醇厚。 用溫水泡出的紅茶,喝起來就如同老茶客形容的“溫吞水”一般,整體風味實在談不上精彩。 《5》 第四,泡紅茶,五六沖之前別悶泡。 用蓋碗泡紅茶,想喝到清甜鮮潤的滋味,前幾沖千萬別悶泡,出湯速度得跟上。 前5到6沖,講究“快進快出”,從注水到把大部分茶湯倒出,最好控制在7、8秒左右。 老茶客對這個節奏熟門熟路,新手要是覺得難,放寬到10秒內也可以,核心是別讓茶葉在水里悶太久。 這時候的紅茶像剛蘇醒的狀態,茶味物質活躍,稍一悶就容易析出過多,反而破壞清爽感。 等到了第7沖之后,茶味慢慢變淡,再根據實際情況延長浸泡時間也不遲。 這種“先快后慢”的節奏,能讓每一分茶味都被合理利用,保證每一沖的茶湯濃淡適中,喝起來始終順口。 要是不管章法,從第一泡就悶著,注水后蓋著蓋子等半分鐘再出湯,那可就糟了。 紅茶里的茶多酚、咖啡堿會大量浸出來,茶湯濃得發苦發澀,原本該有的清甜柔美全被蓋住了,喝著只剩負擔,完全辜負了紅茶的好底子。 《6》 第五,茶湯一定要瀝干。 蓋碗泡紅茶,茶湯瀝干這一步最容易被忽略,卻直接影響后續滋味。 不少茶友倒出大部分茶湯后,就急著揭蓋聞香、分湯品飲。 總覺得“差不多就行”,殊不知這點“差不多”會壞了整泡茶的口感。 其實,倒出茶湯時不能只圖快,最后一定要多些耐心。 翻轉手腕,讓蓋碗里殘留的茶湯順著開口流進公道杯,甚至可以輕輕甩動幾下,盡量做到一滴不剩。 別小看碗底那點殘湯,若是沒瀝干,茶葉會在余湯里持續浸泡,茶多酚、咖啡堿這些易析出的物質會不斷累積。 等到下一泡注水時,這些“積壓”的濃澀物質會跟著新茶湯一起出來,導致后面的茶越泡越苦,原本的清甜感被徹底掩蓋。 所以,每次出湯后,不妨多檢查一遍,把最后幾滴殘湯也甩干凈。 確保蓋碗底滴湯不剩,再進行下一步操作。 多這一個小步驟,能讓每一泡的茶湯都保持清爽平衡,避免苦澀感層層疊加,真正喝出紅茶從頭到尾的甜潤順滑。 《7》 泡紅茶這事,說難也難,說易也易。 要是投茶多了、水溫低了、出湯慢了,再好的茶也能泡得苦澀難咽,看著都讓人著急。 可一旦掌握了關鍵,燙杯溫壺、投茶精準、沸水沖泡、快出湯、瀝干殘液,其實沒那么復雜。 不少新茶友看完這些要點,可能會犯怵:這么多講究,哪記得過來? 但真上手試試就知道,多練幾次自然就熟了。 說不定第一次按規矩泡,就能嘗到紅茶那股子甜潤鮮香。 至于那些還在犯錯的老茶客,趁早把習慣改過來,別讓錯誤的沖泡方式,耽誤了手里的好茶。 畢竟,讓紅茶發揮出最好的滋味,才不算辜負它的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