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白釉是永樂時期景德鎮窯創燒的一種白釉。 由于永樂白釉瓷器制品中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在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景德鎮甜白釉瓷器的燒制成功,為明代彩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明清時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礎上,才能顯示出它的鮮艷色彩來。甜白釉瓷器,永樂之后都有燒造。 明永樂甜白三系竹節把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甜白釉瓷上精美的暗刻花紋,多要借光線透視才能看清。在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尤其是脫胎制作工藝極其復雜,大約需要幾十道工序。永樂時期的甜白器,追求的是薄透質感,紋飾一般以極細的針狀工具刻于內壁和盞心。這種工藝效果乍一看純白如玉,在不同角度的光線下卻會透出釉下的暗花,若隱若現,亦真亦幻,給人一種無與倫比的變化美感。甜白釉釉極瑩潤,能照見人影,比樞府窯卵白釉有更加明顯的乳濁感,給人以溫柔甜凈之感,所以又稱“蔥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猶積雪”之譽。 明永樂甜白釉暗花八吉祥紋高足碗(紋飾細節) 明宣德甜白釉暗刻云龍紋茶盅局部甜白釉,只是一種極為簡單純潔的單色釉,沒有彩瓷的斑斕,也沒有青花、釉里紅的釉料珍貴,只是一種看不透的白,為何能在一眾明清瓷器中脫穎而出呢?首先是永樂皇帝朱棣本人非常喜歡白釉器物,據《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六十載:“朕朝夕所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于心,不必此也。” 第二,白釉器物不僅深受圣寵,其本身也承載著祭祀的重任,受到皇家重視。據《大明會典》卷二百一載:“凡祭祀器皿,洪武元年令太廟器皿易以金造······二年定祭器皆用瓷······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行江西饒州府如式燒解······十七年,饒州府解到燒完長陵等陵白瓷盤、爵共一千五百一十件,附于一百五十件,行太常寺收貯······題準白瓷、爵、盤、碗,內承運庫取用。”第三,甜白釉器物還承載著與鄰邦互通友好的重任,永樂皇帝即位之初,社會不穩定,因此他非常重視與西藏僧侶領袖的交往,常常賞賜大量精美的藝術品,包括大量甜白釉器物。《致如來大寶法王書及賞單》中提到:“永樂六年正月初一,成祖賞賜大寶法王的禮物有:白磁八吉祥茶瓶三個,銀索全;白磁茶鍾九個,紅油斜皮骰手全,五龍五個,雙龍四個······” 明永樂甜白雙耳瓶 高40.7cm,口徑10.7cm,底徑12.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永樂甜白釉瓷胎體有厚、薄兩種,薄的一種主要是盤、碗、高足杯等小件器,能達到“半脫胎”狀態,胎體通過光照可透見器身的紋飾和款識,制作工藝高超。其他大件器都屬厚胎,釉細膩瑩潤,微閃紅色,器身飾有暗花,樸素雅潔。造型上多樣化,除盤、碗外,還有梅瓶、玉壺春瓶、罐等。 明永樂甜白雙龍紋碗 高4.7cm,口徑10cm,底徑4cm 臺北故宮藏 明永樂甜白釉四系罐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永樂 甜白釉花卉紋葵口盤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永樂以后,宣德、成化包括弘治年間都有產出甜白釉精品,并且康乾雍三朝仿制無數。清代康、雍、乾的甜白釉,其釉色白而不潤,一般多為閃青色,民窯器多仿宣德、成化、弘治款,有青花書寫,也有暗刻楷書款,以青花為多;清代仿品仰光透視,胎釉呈青灰色;現代仿品暗花、暗款過于清晰。 根據目前已知的文物考古資料,永樂甜白釉的鑒別特征主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一是胎體的仰光透視,呈現出極為淺淡的粉紅色,但又與龍泉窯中粉青有極大區別。二是釉面積釉處(近底和底部較明顯)呈現蝦青色。 清雍正 甜白釉模印暗刻蓮瓣花口盤 尺寸 直徑30cm 成交價 RMB 3,450,000 清·乾隆甜白釉玲瓏荷花圖筆筒,香港桂月山房藏如今拍賣場上明代永樂甜白瓷屢創高價,后世仿永樂甜白瓷也多有精品出現拍場,且創出高價。 北京2010年秋拍,一件清雍正甜白釉暗刻纏枝花卉玉壺春瓶以728萬元成交,成為甜白釉瓷拍賣記錄排行榜中的第三位。 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蓮子碗成交價:16.85萬 美元2012年紐約 明永樂甜白釉僧帽壺成交價:26.525萬 英鎊2012年倫敦 明永樂甜白釉暗刻花卉紋葫蘆瓶成交價:62.5萬 港幣2014年香港 明永樂 甜白釉爵成交價:158萬 港幣,2012年香港 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龍紋碗成交價:314萬 港幣2011年香港 明永樂 甜白釉暗纏枝蓮紋僧帽壺成交價:422萬 港幣2012年香港 明永樂 甜白釉暗花八吉祥紋高足碗成交價:508萬 港幣2013年香港 明永樂甜白釉暗花「四季花卉」圓撇口碗成交價:604萬 港幣2013年香港 明永樂 甜白釉暗刻纏枝蓮紋玉壺春瓶成交價:722萬 港幣2011年香港溫潤如玉的甜白釉,猶如一位膚如凝脂、甜美可人的古典美人,讓人見了頓時心動歡喜。這樣甜甜的奇妙釉色,焉能不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