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還活著一天就好好的去感受生活吧,不枉此生! “孩子確診自閉癥后,我覺得天塌了。” 這是很多父母最初的心聲。前方的路似乎漆黑一片,充滿了未知、壓力和難以承受之重。如果你正在這樣的困境中掙扎,急需汲取能量,這三部電影或許能帶來一絲微光和些許力量。 偉大的父母,請先愛自己,再愛孩子。 No.1
這是中國首部孤獨癥群體紀(jì)錄電影,2025年4月2日上映。導(dǎo)演翁羽用三年時間跟拍了三個孤獨癥家庭,尤其是三位堅韌的母親。 12歲的程瑞有溝通障礙和情緒問題;15歲的可可幾乎不會說話,唯一保留的詞匯是“媽媽”;19歲的王浚力有一定自理能力,母親只想為他找到一份能接納他的工作。 電影最打動人的是真實而不苦情。它記錄了尋找走丟孩子的聲嘶力竭,記錄了一個生日會上母親默默擦去的眼淚,也記錄了“我只想比我的孩子多活一天”這樣樸素卻震撼的心聲。 為什么它能帶來力量? 因為你看的不是“他們”的故事,而是“我們”的故事。看到其他家庭類似的掙扎,你會感到自己并不孤獨。許多觀眾看完后表示:“下次遇到行為特殊的孩子,我會多一分耐心。” ![]() No.2 《我的影子在奔跑》:看看17年的堅持 這部電影講述單親媽媽田桂芳獨自將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癥(自閉癥譜系的一種)的兒子修直撫養(yǎng)17年的故事。 修直不是典型的自閉癥,他智力正常卻行為怪異,在幼兒園不斷闖禍。田桂芳放棄了工作,去幼兒園免費幫工,隨時處理兒子的各種意外狀況——就像“影子在奔跑”。 電影沒有刻意煽情,只是平靜地展示日常:如何教孩子認(rèn)數(shù)字、如何面對外人異樣的眼光、如何日復(fù)一日地堅持。十七年的相依為命。 為什么它能帶來力量? 因為你看到了長期主義的價值。它不像奇跡故事那樣不切實際,而是展現(xiàn)了平凡歲月中一點一滴的進步。正如一位自閉癥家長所說:“看到了嗎?我們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沒什么不同。 No.3 《自閉歷程》:看見"不同"的智慧 講實話 電影開頭那個拒絕擁抱的小女孩,會讓許多家長心頭一緊——小坦普爾尖叫著推開手臂,吃飯必須用固定盤子,走路路線容不得改變。這些被貼上"異常"標(biāo)簽的細節(jié),卻是無數(shù)家庭的日常。 現(xiàn)實中的坦普爾·葛蘭汀幼年時被斷言"可能永遠不會說話",如今卻成為知名科學(xué)家。她的成長之路藏著關(guān)鍵啟示: "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成年后的坦普爾這句話,照見許多父母的執(zhí)念:急于將孩子塞進"正常"模具,卻忽略了獨特思維方式中可能藏著的天賦。 ![]() 這些電影告訴我們:自閉癥孩子不是"問題",只是"不一樣的孩子"。不必逼自己成為"完美家長",做"愿意學(xué)習(xí)的家長"就夠了。 孩子或許走得慢些,但只要往前走,每一步都算數(shù)。
![]() ??8月腸道菌群講座活動?? 后天開始,掃碼報名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nèi)容,記得點下“在看”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