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王言 除了擺攤賣漢堡之外,五星酒店玩的“花活”越來越多。 最近,IHG(洲際酒店集團)官網顯示,成都海底撈皇冠假日酒店(下稱“海底撈皇冠酒店”)即將正式營業。 來源:洲際酒店官網 官網介紹,海底撈皇冠酒店位于武廟鎮白金山水庫,距離天府國際機場25公里。另據媒體報道,該酒店為海底撈與洲際酒店合作的項目,定位為商務和度假旅行,同時其將“火鍋”元素融入其中,配備了火鍋主題房火鍋送餐服務等。 過去很多年,除了推出自有餐飲品牌之外,五星酒店與餐飲品牌的合作并不少見——2025年1月,濟南魯味齋與濟高控股凱賓斯基酒店合作,在酒店自助區設立鮮品檔口,提供大豬蹄、蜜辣大鴨頭等美食;4月,老字號蘇式面館“宴楊樓”在上海虹橋祥源希爾頓酒店的滬江88餐廳開設上海首店;8月,上海外灘瑞吉酒店與知名餐飲品牌Spago合作,在酒店打造頂層餐廳及酒吧…… 不過,酒店品牌,尤其是高星級酒店與海底撈這類連鎖火鍋品牌的合作案例,此前幾乎處于空白狀態。 當下,消費者追求多元化、個性化體驗,傳統酒店服務模式逐漸難以滿足需求。而年輕人對“有人情味”的體驗需求增加,不再滿足于標準化服務。海底撈提供個性化服務,似乎正是傳統酒店所欠缺的。 而在酒店行業持續承壓的情況下,洲際酒店與海底撈合作,可以契合市場消費趨勢,吸引更多客源。 01 酒店離不開餐飲 在整個行業,酒店集團與餐飲業態的結合,可以稱得上是彼此成就。 有媒體曾披露過一組數據,一家位于新一線城市的高端酒店餐飲的收入在酒店總營收的占比超過65%。這足以證明,酒店餐飲板塊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一家酒店與餐廳的名字,也往往是深度綁定,互為標簽的。比如北京柏悅酒店的“北京亮”、廣州白天鵝酒店的“玉堂春暖”、上海和平飯店“龍鳳廳”等,皆是如此。很多顧客甚至為了體驗某家酒店的特色餐廳,專程選擇入住這家酒店。 可以說,如果酒店內的餐廳打響名號,一家高端酒店的經營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但眼下,五星級酒店所承載的高端餐飲業態,正在面臨挑戰。根據北京和泰盛典酒店管理公司發布的《2024上半年全服務型飯店經營分析報告》,2024年國內全服務型高檔飯店平均餐飲總收入分別較2023年和2019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除了高端消費需求有所減少之外,這一情況的產生,也與大眾餐飲的迭代快、外賣業態的擠壓有關。如今,消費者對餐飲的選擇更趨多元且便捷性訴求凸顯,高星級酒店若仍固守傳統餐飲模式,不僅難以吸引非住客群體,其固有客源也可能被更具性價比、更貼合日常口味的大眾餐飲分流。 另一方面,在當前的環境下,酒店行業都需要面對一個共同的問題。 據奧維云網(AVC)監測數據,2024年上半年,全國新增酒店2.3萬家,接近2023年全年開業門店量的59%,新增房間規模約100萬間。 供需平衡不斷被打破,酒店行業房價下滑也成為常態。酒店之家顯示,2024年國內酒店整體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同比下降9.7%;入住率(OCC)同比下降2.5個百分點;ADR同比下降5.8%。 供給激增疊加需求走弱,這種擠壓式競爭可能還要持續。 02 酒店業務被分流 在中國市場,和很多五星級酒店一樣,洲際酒店同樣親歷了行業擠壓式競爭的激烈態勢。 2025年上半年,洲際酒店集團實現總收入25.19億美元,同比增長8%;經營利潤6.23億美元,同比增長19%。2025年上半年,洲際酒店集團新增開業客房3.14萬間(207家酒店),同比增長75%。截至6月30日,全球酒店客房總數達99.9萬間(6760家酒店)。 分區域看,上半年,洲際酒店美洲區市場的RevPAR同比增長1.4%;歐洲、中東、亞太及非洲區市場同比增長4.1%;大中華區市場同比下降3.2%。 洲際酒店在迪拜和多哈的門店 | 截圖來源于公司官網 2025年上半年,洲際酒店RevPAR僅同比增長1.8%,低于去年同期的3.2%。 其中,美國市場上半年RevPAR一季度同比增長1.2%,二季度同比下降0.9%;大中華區市場的RevPAR一季度同比下降3.5%,二季度同比下降3%,其中一線城市RevPAR同比下降1.1%,二三線城市降幅更大,同比下降6%。 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洲際酒店稱,大中華區市場RevPAR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較低的商務和團體需求,以及國際出境休閑旅游的增加。 過去幾十年,在進入中國后,洲際等國際酒店集團擴張速度驚人。截至2025年上半年,洲際酒店大中華區開業及在建酒店總數超1400家,幾乎完成了對所有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覆蓋。 但高速擴張背后,市場飽和的隱憂正不斷加劇。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關店比例最高的不是經濟型酒店,而是中端及高端酒店。這一年,共有超過1000家中檔及以上檔次酒店停業,客房約10萬間。 與此同時,在當前環境下,消費預算收緊、職場人士的差旅報銷額度受到壓縮,他們自然會從高端酒店轉向亞朵、全季這類品牌——這些酒店價格相對更低,卻仍能維持一定的品質與格調。 03 搭上海底撈 五星級酒店遭遇挑戰之時,作為火鍋龍頭的海底撈其實已經在行業周期中調整多時。 近幾年,在市場需求不斷分層且愈發多樣化的情況下,海底撈一直在推行差異化經營思路。比如,在穩定管理基礎紅線的前提下,給一線餐廳放權,以進行差異化經營。 從2023年開始,海底撈推行大區制改革,不再統一由總部拍板擴張與運營節奏,而是把決策權下放,包括在菜品方面強化地域屬性,由區域教練結合當地顧客口味,提報并上架區域特色產品等。 此外,從2024年開始,海底撈還開始實行雙管店、多管店模式,鼓勵優秀店經理和員工多勞多得,同時以組織改革的形式,鼓勵內部創業。 這一機制的調整,也讓海底撈的產品和門店形態更加多元化。從去年至今,海底撈不斷“進廠”“進校”,相繼在大學校園、華為以及比亞迪等工業園區開店。而此次與洲際酒店合作開設門店,這可能也是其對門店類型的有一種探索。 小紅書上關于“海底撈學校”的帖子 總體看,高端酒店與海底撈這類相對大眾化且價格較低的連鎖餐飲品牌合伙,可以說是其在當前環境下的新嘗試。 對于洲際酒店來說,海底撈在供應鏈、餐飲場景、客源以及引流方面的確都擁有一定的優勢資源。在高端餐飲、酒店消費需求仍未恢復的情況下,轉投大眾餐飲,的確不失為一條出路。 但需要指出的是,種轉型路徑能否成功仍需驗證,一方面,海底撈的大眾餐飲基因與洲際酒店的高端品牌調性能否兼容,是首要考驗;另一方面,大眾餐飲的客單價與酒店高運營成本之間的平衡難度不小,同時如何避免海底撈對酒店原有高端餐飲體系形成內部競爭,也需要雙方在品類定位、客群劃分上進行更精細的設計。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