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一個南北朝時期。南北朝是東漢滅亡-隋唐保持大一統期間,曾出現的一段亂世。 ![]() 一般認為,南北朝是東晉十六國的亂世的一個延續。 南北朝的結局是隋朝滅亡南陳,完成統一。而南陳歷史上,有個叫吳明徹的老將,被視為南朝最后的武力擔當。 1、吳明徹的出身 吳明徹的祖上早在南齊時期就在朝廷里做官,父親在蕭梁朝廷做武將。當然吳明徹這樣的出身比老百姓當然強太多。但是和頂流群體相比,其實也還是無名之輩。 后世韓愈曾認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實中國歷史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是人才如果得不到發掘,往往就會埋沒。所以有時候我個人覺得:人生的成敗,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運氣。 比如后世唐朝的李建成旗下,未必沒有很多經綸濟世的人才,但是因為李世民奪取了唐廷的統治權,李建成旗下的人也只好坐冷板凳。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很扯的宣傳,一般都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喜歡這么宣傳。 ![]() 本來吳明徹在歷史上也都是寂寂無名之輩,但是,直到吳明徹認識了一個叫陳霸先的人以后,他的人生軌跡出現了大幅度逆轉。 2、戰功顯赫 陳霸先,本來是蕭梁大將。后來成為了南陳的開國皇帝。 那時候是菩薩天子梁武帝在位后期,蕭梁爆發侯景之亂。蕭梁的各路實力派產生借刀殺人的想法,坐視侯景大軍攻占建康,逼死梁武帝。之后蕭梁的各路實力派開始打內戰。 當然梁武帝胡折騰搞出來的侯景之亂,拿到紅利的勢力很多: 比如西魏利用南朝內亂奪取巴蜀;北齊也趁機霸占好處。陳霸先則利用南朝的內亂壯大勢力——陳霸先先是扶持梁敬帝做大梁皇帝,以敬帝的朝廷發號施令。之后沒多久,陳霸先脅迫梁敬帝禪位,自己做了皇帝。因為陳霸先是梁的陳王,所以接受“禪讓”以后,以陳為國號。這便是歷史上的南陳。 當然南陳剛開張那會兒,地盤也就在建康周邊有點勢力。其他很多南朝地區,都是不服從南陳的半獨立地區。此外,北方的北周、北齊也都虎視眈眈。 所以陳霸先想坐穩皇位,首先需要在軍事方面頂住周邊的壓力。這期間,吳明徹為南陳的穩定,在軍事上立下赫赫戰功——吳明徹和周兵、齊兵和西梁偽軍都打過仗。此外還在南陳消滅地方割據勢力的時候,發揮了作用。可以說,南陳能坐穩南朝的統治權,吳明徹功勞很大。 ![]() 當然,陳霸先和吳明徹也是互相成全:沒有陳霸先的賞識,吳明徹未必有發揮平臺。反之,陳霸先也需要吳明徹這樣的人來成就自己的事業。 3、太建北伐 南陳陳宣帝在位期間,北方局勢發生變化:北齊局勢處于內亂狀態。北齊皇帝高瑋一番胡搞,很大程度削弱了北齊的實力。北周則打算吞并北齊。陳宣帝認為對于南陳來說,這倒是擴大地盤的機會,于是陳宣帝派遣陳朝老將吳明徹北伐。這便是歷史上的太建北伐。 吳明徹率領陳兵越過齊陳分界線,從北齊手里奪取淮河以南的大片領土。 當然吳明徹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一方面是因為吳明徹軍事才能強大,此外還有北齊更多是面對北周軍事壓力,無法出全力和陳兵交戰。 陳廷得知淮南順利被占領以后,南陳的版圖達到典范。 四年后,陳宣帝聽說北周大規模進攻北齊,于是陳宣帝派人要求吳明徹繼續乘勝追擊。于是吳明徹率領陳兵越過淮河。不過,陳兵越過淮河沒多久,就遭遇追殺北齊勢力的北周軍隊。陳兵和周兵在徐州一帶爆發交鋒。 吳明徹和周兵一番鏖戰以后,深感現在陳兵孤軍深入,不適合長期和周兵交戰。于是打算撤退。在撤退途中,吳明徹的陳兵被周兵切斷退路。陳兵士氣渙散最終潰敗。吳明徹最終被俘。 周廷也知道吳明徹的軍事才能,于是周廷冊封吳明徹為公爵,還冊封其為大將軍。不過,吳明徹對此并不愿意接受,之后沒多久就病死了。 4、結語 吳明徹死后沒多久,北周也被隋朝取代。隋朝起初面對突厥壓力,所以沒能對南陳動手。而這也成了南陳最后的太平。 其實吳明徹被俘,也意味著南陳在這時候,徹底失去了軍事本錢。 所以,才有說法認為,吳明徹是南朝最后的名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