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子墨 劉震云說:“想要多活幾年,重要的不是吃好喝好,也不是做運動,而是盡量離所有人都遠一點,不要去和別人建立什么聯系,不要和任何人走近,保持安全距離。因為,一個人所有的怒氣、怨氣都是在跟別人交往的時候產生的,和任何一個人走近,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最大的傷害往往都來自于身邊的人。” 在追求長壽的道路上,我們聽聞過形形色色的建議。 然而,有一種觀點卻獨樹一幟且令人咋舌:想要多活幾年,重要的不是吃好喝好,也不是做運動,而是遠離所有人,不與他人建立聯系,保持安全距離。 這種觀點認為,一個人的怒氣和怨氣都源于與人交往,與任何人走近都是一場災難,最大的傷害往往來自身邊的人。 不可否認,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確實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 正如叔本華所說:“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在工作場合,與同事發生意見分歧時可能會產生怒氣;在家庭中,與親人因為生活瑣事產生矛盾時,可能會滋生怨氣。 據一項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約有60%的人際矛盾會導致當事人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如果長期積累,可能會對身心健康產生影響。 就像我認識的一對朋友,他們曾經是非常要好的閨蜜。 但后來因為在一次合作項目中的利益分配問題產生了矛盾,從那以后,兩人心中都充滿了怨氣,關系也變得十分緊張。 每次見面都會互相指責,雙方都陷入了痛苦之中。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見,它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與人交往產生負面情緒”這一觀點。 然而,僅僅因為可能產生負面情緒就遠離所有人,這無疑是因噎廢食。 人際交往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首先,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需要與他人交流來滿足情感需求。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減輕壓力。 例如,當一個人面臨工作上的巨大壓力時,和朋友傾訴一番,往往能讓自己的心情舒暢許多。 而且,積極的人際交往還能促進個人的成長。 在與不同的人交往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新的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 我們不能因為害怕受到傷害就拒絕與人交往,而是應該學會正確對待人際交往。 在交往中,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 正如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與他人產生矛盾時,要以平和的心態去溝通解決。 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篩選交往的對象。 遠離那些總是給我們帶來負面情緒、不尊重我們的人,而與那些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人建立深厚的友誼。 這就像在花園里除草種花,去除雜草,才能讓花朵茁壯成長。 想要多活幾年,遠離所有人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雖然人際交往中可能會產生怒氣和怨氣,但它更多的是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減輕壓力和促進個人成長。 我們應該正確對待人際交往,在與他人的相處中找到平衡,這樣才能在健康、快樂的生活中實現長壽的目標,而不是因害怕傷害而選擇孤獨地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