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落月曙窗虛,幽人好靜居。 ——明·王慎中《齋居柬劉比部叔正》 天明了,落月的清光透過疏窗,灑下一片空明。喜歡安靜的人,在這樣的晨光中獨坐,身心俱寂,與萬物同醒。原來所謂閑適,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靜守一片自己的清明。 02 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 ——唐·李白《尋雍尊師隱居》 花開正暖,青牛悠閑臥地,松枝高聳,白鶴安然入眠。萬物各得其所,各享其適。人也是如此,心若從容,就能在紛擾世間,找到屬于自己的寧靜一隅,不慌不忙,不驚不擾。 03 風清閑客去,睡美落花多。 ——唐·貫休《江陵寄翰林韓偓學士》 清風徐徐,閑客緩步離去,酣睡初醒,但見落花滿庭。這樣的日子,無事縈心,無人催逼,只有自然之聲、花落之輕,伴人入靜、助人清歡。所謂松弛,大抵就是心中無塵,眼下無爭吧。 04 花氣芬幽處,閑情適靜居。 ——宋·何絳《宿訶林寫蕉軒呈白大師》 花香幽微處,最宜安放閑情。靜居之時,人與花相看兩不厭,心隨氣息慢慢沉靜。其實不必遠求桃源,若能心安當下,一花一窗,一茶一坐,已是小圓滿。 05 心源澄道靜,衣葛蘸泉涼。 ——唐·孟貫《山中夏日》 心若澄澈,道自然靜;身著葛衣,掬泉而飲,清涼自生。松弛不是懶散,而是心無掛礙、身合自然。暑熱之中,也可如坐深秋,快意自在,是由內而外的感足。 06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唐·王維《秋夜獨坐》 山果被雨點敲落,草蟲在燈下輕鳴,這些細微之聲,只有心靜之人才能聽見。夜雨孤燈,不是凄涼,而是獨處的豐盈。萬物有聲、光陰有跡,人若懂得傾聽,人生就會飽滿起來不再寂寞。 07 陰陰林木靜,寂寂無人境。 ——宋·種放《夏日山居》 林木蔥郁,一派寧靜;寂寂無聲,恍若無人之境。走入這樣的深林,就像是走進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外界的聲音被過濾,只留下無比的安寧與充實。獨處之妙,在于遇見更真實的自己。 08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清·顧太清《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一柄小扇,悠悠然引來些許涼意,讓人感覺這漫長的夏日也變得悠長可親。有一顆松弛的心,不在于對抗環境,在哪里都可以與時光溫柔相處。 09 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 ——唐·王維《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 興致將盡時,才發現啼叫的鳥兒已換了一批;靜坐久了,才察覺周身落花堆積。時光在靜默中流淌,生命在細微處更迭。因“坐久”而獲得的覺察,就是閑適贈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10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元·陳孚《江天暮雪》 坐在船中睡著,任由小舟隨水流漂蕩;云深霧重,身披一蓑,人也像是融入了蒼茫天地。不需要掌控萬物,偶爾放手,把自己交還自然,反而能抵達更寬闊的安寧。 11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唐·太上隱者《答人》 偶然來到松樹下,就以石為枕,安然入眠。沒有計劃、不求結果,隨心而行、隨處而安。這樣的松弛,是不被外物牽絆的灑脫,是身心全然放下的自由。 12 暮煙千嶂,處處聞漁唱。 ——宋·陸游《點絳唇·采藥歸來》 暮色籠罩著重巒疊嶂,處處傳來漁人的歌聲。一天的忙碌于此終結,天地歸于寧靜與安詳。聽著這悠遠的歌聲,塵世的紛擾漸漸淡去,心中只留下一片江闊云低的曠達。 13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雁。 ——元·吳西逸《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三首》 春天聽杜鵑啼鳴,秋夜看歸雁南飛——順應四時,欣賞當下,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樣子。不追不趕、不迎不拒,人若與自然同步,一定能修得一顆從容不迫的心。 14 倏然聽松風,天月半山許。 ——明·袁宏道《宿西山碧云寺水亭上》 忽然間,一陣松風襲來,抬頭見明月正懸于半山之處。美好的意境總是不期而至,提醒著我們放下執著,活在當下。不必刻意追尋,只要心靜,也許就能與萬物之美倏然相遇。 15 春事到桐花,敲火試新茶。 ——元·倪瓚《太常引·傷逝》 春天的事忙到了桐花盛開,正好敲石取火,試煮新茶。順應時令,將生活融入自然節奏,在平凡瑣事中也能找到儀式般的寧靜與喜悅。生活之美,就在這“試新茶”的閑情之中。 16 幽鳥林上啼,青苔人跡絕。 ——唐·韋應物《燕居即事》 幽靜的林中,只聞鳥兒自在啼鳴;滿地青苔,不見人的足跡。這是一片被喧囂遺忘的角落,心如果向往寧靜,就能在其中找到歸宿。遠離人群,不是為了孤僻,而是為了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17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唐·王維《竹里館》 獨坐在幽深的竹林中,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天地之間,只有竹聲、琴聲與自己的心聲相應和。這種徹底的放松與自在,不用他人的理解,只要天地包容,就是最深沉的快樂。 18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唐·王維《酬張少府》 解開衣帶,任由松間清風吹拂;月華如水,照亮了彈琴的身影。人與自然的界限在此刻模糊,身心毫無掛礙,與清風明月同化。這不僅是身體的松弛,更是精神與宇宙的共鳴。 19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唐·杜甫《夏夜嘆》 夏夜雖短,悶熱難耐,但打開窗戶,就有微風送來片刻清涼。人生的智慧,就在于在這“苦”中,主動為自己尋得一絲“適”。不抱怨時光短暫,而是珍惜每一個可納清涼的當下。 20 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 ——唐·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緩緩斟一杯酒,靜靜度過這一生。不貪杯、不執念,只細品其中滋味。微醺最美,留白最宜。人生如酒,飲到半分滿,醉到六分醒,才是智慧,才是福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