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9日,李小拴接受記者采訪。河北日報記者 許佳奇 攝 年過百歲,李小拴老人雖有些耳背,但走路依然穩健,說起話來思路清晰。8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河北省定州市子位鎮寺底村,在老人的家里,聽他回憶浴血奮戰的烽火歲月。 “我今年109歲,21歲當的兵?!崩钚∷┯檬种副犬嬛挲g,大聲說。 那是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兩個多月后,9月28日,定縣(今定州市)被日軍占領。村里的寧靜也被槍聲打破,侵略者進村燒殺搶掠,李小拴和幾位鄉親躲了起來,僥幸逃命。 “鬼子殺了那么多人,咱得反抗??!”這一年,年輕的李小拴加入了八路軍,學會使用武器,成了一名偵察兵。 1941年至1942年,是敵后抗戰最為困難的時期。中共定南、定北縣委組織干部群眾開展反封鎖、反“蠶食”、反“掃蕩”斗爭,利用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形式打擊敵人。 1942年,李小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區小隊的通信員,隨隊與日軍展開戰斗。 “打木佃村,我用槍打死3個敵人,還燒了日軍的崗樓。打李親顧村,戰斗特別激烈,14名戰友犧牲在那兒……這方圓百里的大小村子,我都去過?!崩钚∷┗貞洠霸趹饒錾舷氩黄鸷ε拢櫜簧咸?。那時候,大家心里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趕走侵略者。保家衛國,打鬼子絕不退縮。” 李小拴老人靠著椅背,停頓片刻,拿下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把臉。 當年,一條包頭巾,救了他一命。 1942年5月27日,日軍從定縣縣城出發向南“掃蕩”,在距縣城22公里處遭到八路軍的阻擊。以寡敵眾的八路軍被敵人包圍后,進行分散突圍。少數受傷的戰士與大量村民,則進入包圍圈內的北疃村地道隱蔽。沒想到,日軍進入村莊后發現地道口,開始向地道內投擲催淚瓦斯和毒氣瓦斯。 危急時刻,躲在地道內的李小拴和村民們解下包頭巾,用尿浸濕捂住口鼻,從南疃村地道口逃出,幸免于難?!罢檀蛄?年,故事太多了,講都講不完?!崩钚∷┱f。 抗戰勝利后,李小拴又跟隨部隊轉戰任丘、徐水、固安等地,投入解放戰爭中。新中國成立后,李小拴離開部隊回到家鄉,組建家庭,過上安穩平和的生活。 “國家一天天好起來,有今天非常不容易,咱們都得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崩钚∷├先似匠O矚g看戰爭劇,也反復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后輩聽。 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始終留在他心里,那段歷史也將被后人永遠銘記。 |
|
來自: xianfengdui111 > 《少先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