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唐·王維《歸嵩山作》 清澈的川流環繞著綿延草木,車馬悠然前行,從容不迫。歸隱之路,不急不趕,心與山色同行。所謂閑適,是行路也如歸家,步履所至,處處都是從容淡定。 02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唐·李白《折荷有贈》 伸手輕觸荷葉上的水珠,露珠蕩漾,始終不成不圓。有些美好,不必圓滿,有些時光,不必填滿。留一些天真與隨意,才是與自然相處的真意。 03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宋·林景熙《溪亭》 獨自穿過落葉滿徑,閑坐下來細數流螢幾點。獨處不是寂寞,而是與萬物深交的開始。當你靜下來,光會向你靠近,時間會為你停留。 04 朝飲花上露,夜臥松下風。 ——唐·王昌齡《齋心》 清晨飲花間清露,夜晚臥于松風之下。以自然為居,以天真為食。人回歸天地,便重新學會了生活同,不借外物,不假修飾,身心清凈無礙。 06 我愛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明·元鵬《山中四詠》 我愛山中的夏季,空寂冥茫中,落花如雨飄下。世間熱鬧很多,但清寂很少。能在空山花雨中靜坐一刻,便已勝過人間繁華萬千。 07 一笑千場醉,浮生任白頭。 ——唐·徐鉉《拋球樂辭二首》 笑一笑,已如飲千場酒般酣暢;此生但求隨心,無懼白發漸生。放下執念,才得真醉;接受歲月,才得從容。人生如寄,何必事事當真呢。 08 一榻涼如水,空山夜雨聲。 ——宋·方回《雨涼曉思》 臥榻清涼如水,空山之中夜雨淅瀝。雨聲不是打擾,而是天地與你共眠的韻律。夜雨空山,是一個人也能溫暖的意境。讓心多一些留白,讓生命民多一點柔軟和輕松。 09 滿地山花落去,幾番麋鹿來游。 ——明·虞堪《姑胥山》 滿地山花靜靜落下,時有麋鹿悠閑而來。山深無人,花自開落,鹿自來往,自然本來如此,不為人看,不為人留。心閑如野鹿,超然如野鶴閑云,人活著就應享受生的樂趣,而不是帶著名利,得失,金錢,負重前行。 10 云日明松雪,溪山進晚風。 ——宋·陳師道《雪后黃樓寄負山居士》 云散日出,松雪明亮;溪山之間,晚風緩緩而來。雪后初晴,人間清凈如初。在這樣的時刻,什么也不做,只是感受,感受自然誕生生命的本意,如此就是最好的修行。 11 愿為出海月,不作歸山云。 ——唐·賈島《臥疾走筆酬韓愈書問》 寧愿做出海之月,明亮無掛礙,也不作歸山之云,徘徊不離。真正的閑適,是心無滯礙、自由來去。我們要學會欣賞,欣賞沿途的花朵,清風和明月。 12 住山不記年,看云即是仙。 ——元·張可久《憑闌人》 住在山中,已然是忘了年月;抬頭看云,覺得自已就是神仙。時間在自然里失去刻度,心在萬物間得大自在。所謂仙境,不在他方,只在心里已經與大自然融合于一起。親近自然,就可以滋生健康,培養了高雅。 13 心境適澄靜,翛然塵慮忘。 ——元·鄧雅《夏日有懷丁御史》 內心清澄寧靜,塵世間的種種憂慮就可以自然忘卻。靜,不是避開煩惱,而是心能濾凈煩惱;閑,不是無事可做,而是事過心空。 14 身將客星隱,心與浮云閑。 ——唐·李白《古風(其十二)》 身如客星隱于天宇,心隨浮云自在悠閑。莊子說,人生如寄,忽然而已,何必固守于一隅呢。心如果能像云一樣的飄蕩,身就可以行至天涯仍然是從從容容。 15 白發當歸隱,青山可結廬。 ——宋·陸游《思蜀》 白發漸生,正合適歸隱;你看青山處處,都可以結廬棲身。人生的歸途,越是風燭殘年,越是要回到自然,回到簡單。一間茅屋、一片青山,便是心安的天下。 16 年年春不待,處處酒相留。 ——唐·崔融《留別杜審言并呈洛中舊游》 春天從不為人停留,但處處有酒可飲、有景可以欣賞、有朋友可挽留,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放下執念,順應時節,與當下同醉,這樣就可以永遠活在春光明媚處。 17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唐·孟浩然《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松間明月生出涼意,風中流泉聲聲清聽。夜之所以深靜,是因為心已澄明,那些人事疲累,紅塵得失,世俗名利都遠去,自己成了一塵不染的透明人,何處不詩意。 18 開君一壺酒,細酌對春風 ——南北朝·庾信《答王司空餉酒詩》 打開你贈的一壺酒,對著春風細細斟酌。酒不必多,心到即醉;春不必鬧,風來便好。人間至味,往往不在盛宴,而在獨對春風那一刻有說不出來的幸福感。 閑適,是心遠地自偏, 愿你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