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更注重通過標準化和系統運營,來實現最大利益化,單店便利店注重以最低成本來獲取更高利潤。
同時由于規模差距,在業務組織形式上差別明顯,供應鏈和物流以及信息化是連鎖便利店的核心能力,個體便利店則缺乏這種能力。這些能力越強大,便利店的業績越好,這些能力運用的越好,便利店的坪效越高。
網點開發和商圈選址能力
便利店作為連鎖化實體店,找到更多合適網點,做出精準的測算,選擇優質的商圈作為店址,是前置最重要的能力,這個能力直接關系后來的經營和競爭。
商圈選址是在找到網點的基礎上,對周邊消費規模和能力,以及流量做出精準測算,這是為了評估銷售額和商品結構組合做準備。
另外,對網點做綜合損益評估是選址落地的最后一環,租賃損益平衡點多少合適,根據周邊數據反推租金保本點。
商品的開發和運作能力
商品作為便利店即得服務的中心,是否能夠滿足消費需求,影響著便利店總體生意。因此商品組織結構,商品定價,供應鏈議價、單品數量和產品研發,都干擾著毛利率和坪效。
不過標準化商品的經營不是便利店追求的,因為標品的利潤是透明的,缺乏競爭力。因此非標品的研發和創造,以及其他標品的差異化很重要,這個商品的開發能力才是其本質。
物流配送的組織能力
物流配送能力是連鎖便利店的骨架,沒有物流的組織能力,商品就難以組織到店。從供應商送貨到物流中心,到配送到店,直至門店下訂單到物流配送中心,這個閉環的形成是便利店商品流轉的過程,也是創造利潤的循環。
便利店面積小,在承載2000-3000個單品的同時,還要盡量壓低庫存提高周轉效率,這對物流配送的效率要求很高,在這個高效運轉中,其實便利店的費用是在下降的。
信息數字化的指引和分析能力
信息流是零售三個交易結構之一,除了基本人眼識別的商品信息,最重要的便利店信息都是由信息系統來完成的。從商品信息建檔,到進銷存各種單據的錄入、流轉與審核,準確的系統信息是判斷和經營的基礎。
對連鎖便利店,從總部到物流中心再到分店,再連接到供應鏈無時無刻不與信息關聯。信息系統不暢店就無法運營。這一點越是規模化的連鎖店做的越好,否則也做不大。而單店便利店或者說私人小店做的較差,其實這是最應該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