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年頭,無數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以往,賺錢比較簡單,市場也有一定的機會,所以每個人都忙于撈錢,心態也比較樂觀積極,自然不會思考人生的意義。 如今,賺錢比較困難,市場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普通人都賺不到錢,心態比較焦慮悲觀,自然就會思考,人生有什么意義。 你認為,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沒猜錯,肯定很多人都把金錢、房子、車子、事業、名利、血脈,當成了人生的意義。 問題是,這些東西,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本質就是“虛妄”。 02 絕大多數人的一生——隨波逐流,渾渾噩噩,不知道人活著的意義。 大部分人,要到中年,或者晚年,才猛地發現,自己渾渾噩噩過了大半輩子。 從二八法則來說,80%以上的普通人,都是如此。 為什么80%以上的普通人,都會渾渾噩噩過一生呢? 我想,有這三點原因。 首先,從眾心理嚴重。看到別人做什么,自己也跟著做什么,根本不去思考,這樣做究竟有什么意義。 其次,腦子比較僵化。大部分人的腦子,都是不愿意思考的,總是看到別人說什么,他們也跟著說什么,就像提線木偶一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們都被世俗的標準,推著走。明明不愿意負債累累買房,可就是因為世俗的標準,而不得不負債累累買房。 03 人生最終極的意義:按照自己的本心、想法,去度過一生。 很喜歡《明朝那些事兒》的一段話: 我之所以寫徐霞客,是想告訴你:所謂百年功名、千秋霸業、萬古流芳,與一件事情相比,其實算不了什么。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你喜歡如何活著,那就去如何活著,不需要看別人怎么做。 就拿敏感的“婚姻”來說,你想結婚,那就去結婚;你想單身,那就去單身。只要你喜歡,那就可以了。 為什么“喜歡”二字,如此重要? 因為“喜歡”二字,代表了你的本心傾向。你的內心傾向于什么,就會通過“喜歡”的情緒,表現出來。 喜歡過A生活,那就聽從本心,去過A生活。喜歡過B生活,那就聽從本心,去過B生活。沒有固定的答案。 04 既然沒有固定的答案,為什么很多人都活得不幸福呢?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們的內心,受到了他人,以及世俗標準的影響。 世俗的標準是,要負債累累買房買車,生育三胎。 你喜歡這樣的標準,那你可以去做。可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標準,那你為什么要去做呢? 喜歡什么,才去做什么。不喜歡什么,那就不做什么。 做與不做,不用看別人的標準,也不用看外界的標準,只用看自己的標準。 就跟賺錢一樣,你覺得,月入5000也挺好;他覺得,月入1萬就行了。大家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既然大家的標準都不一樣,那就不要看別人如何,而是多聽聽本心如何。
05 寫到最后 人生最終極的意義,莫過于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儒家圣人孔子,傾向于“入世”,所以他活出了名利的一生。 道家圣人莊子,傾向于“逍遙”,所以他活出了無拘的一生。 佛家圣人佛陀,傾向于“放下”,所以他活出了隨緣的一生。 ...... 不同的圣賢,尚且有不同的傾向,以及生活方式,又何談是普通人呢? 普通人更是如此,沒必要拘泥于別人說什么,外界有什么標準,某某有什么評價。 只要自己喜歡,那就可以了。聽從本心,活出自己的模樣,很重要。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