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名畫”,并沒有一個絕對權威的官方認定版本。這個概念更多是基于藝術價值、歷史地位、文化影響力以及公眾認知度,由藝術史學者、評論家以及重要文化機構(如故宮博物院等)在研究和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共識性名單。 1?、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簡介:? 根據曹植的《洛神賦》創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學題材繪畫作品之一。以連環畫形式展現了曹植與洛神相遇、情愫、分離的全過程。原作已佚,現存為宋代摹本(故宮博物院等藏),是了解早期人物畫、山水畫風貌的珍貴資料。藝術價值在于其開創性的敘事手法和“高古游絲描”。 ![]() 2?、唐·閻立本《步輦圖》? ?簡介:? 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在宮中接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是記錄漢藏民族友好交往的歷史畫卷。構圖簡潔莊重,人物刻畫精準傳神(尤其是唐太宗的威嚴與祿東贊的恭謹),設色典雅沉著,具有極高的歷史紀實價值和藝術水準。現藏故宮博物院。 ![]() ?3、唐·張萱 / 周昉《唐宮仕女圖》 ?簡介:? 并非單指一幅畫,而是以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宋摹本,遼博)、《搗練圖》(宋摹本,波士頓美術館)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遼博)、《揮扇仕女圖》(故宮)等為代表的唐代仕女畫杰作。它們生動描繪了唐代宮廷貴族女性的生活情態(游春、搗練、簪花、納涼等),展現了“豐腴為美”的審美風尚和精湛的人物畫技巧,是盛唐氣象的寫照。 ![]() ?4、唐·韓滉《五牛圖》? ?簡介:? 中國現存最早、最著名的紙本設色繪畫真跡(故宮博物院藏)。畫面僅繪五頭姿態各異、神形畢肖的耕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頭,或蹭癢,用筆粗獷雄健,設色淡雅古樸。其高超的寫實技巧和對牛性格的精準把握,使其成為古代動物題材繪畫的巔峰之作。 ![]() 5?、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簡介:? 以連環長卷的形式,刻畫了南唐大臣韓熙載為避猜忌,在家中宴飲行樂的場景。分為聽樂、觀舞、休息、清吹、宴散五段。人物眾多,神態各異,場景復雜,設色濃麗典雅,對室內陳設、人物服飾、宴樂器具的描繪極為精細,是研究南唐歷史文化和人物畫的稀世珍品。原作已佚,現存為宋代摹本(故宮博物院藏)。 ![]() 6?、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簡介:? 北宋青綠山水畫的巔峰巨作(故宮博物院藏)。作者王希孟年僅18歲創作此畫。全卷以大青綠設色,構圖宏闊壯美,描繪了連綿起伏的群山、浩渺無際的江河、星羅棋布的村舍漁舟、橋梁水榭,氣勢恢宏,色彩絢麗奪目,展現了理想中的錦繡河山,代表了宋代宮廷繪畫的高度成就。 ![]() 7?、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簡介:? 中國最著名的風俗畫長卷(故宮博物院藏)。以全景式構圖,生動細致地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今開封)在清明時節的繁榮市井景象。人物逾千(士農工商、僧道醫卜、販夫走卒),店鋪林立,橋梁精巧,舟車往來,對城市布局、社會風貌、經濟活動、民俗生活的記錄巨細靡遺,是研究北宋歷史的“百科全書式”畫卷,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無與倫比。 ![]() ?8、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簡介:? 北方山水畫派“巨碑式”構圖的典范(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畫面主峰巍然聳立,頂天立地,氣勢撼人。山石以“雨點皴”刻畫,質感堅硬厚重。山間飛瀑直下,溪流淙淙,旅人驅趕馱隊行于山腳小徑。整幅畫作雄渾壯闊,意境深遠,充滿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是北宋山水畫雄偉風格的杰出代表。 ![]() ?9、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簡介:? 元代文人山水畫不朽杰作(前段《剩山圖》藏浙江省博物館,后段《無用師卷》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黃公望晚年為道友無用師所繪。以水墨為主,略施淺絳,描繪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山巒起伏,林壑幽深,平沙遠渚,村落漁舟點綴其間。筆法疏朗秀逸,意境蒼茫簡遠,是“平淡天真”、“蕭散簡逸”文人畫風的最高典范。因曾被焚毀分作兩段,更添傳奇色彩。 ![]() ?10、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簡介:? 明代重彩仕女畫的代表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以春日晨曦中的漢宮為背景,描繪了后宮嬪妃百余人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梳妝、對弈、歌舞、妝扮、澆灌、折枝、斗草、讀書、彈琴、觀畫……場景宏大,人物姿態優美,服飾華麗精致,建筑工整富麗,設色妍雅清麗,展現了明代工筆重彩畫的高超技藝和宮廷生活的華美想象。 ![]() 不同評選機構和學者可能會有細微出入。例如,有時可能會加入元代倪瓚的《六君子圖》、明代沈周的《廬山高圖》、清代郎世寧的《百駿圖》等,或將《唐宮仕女圖》作為整體概念列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