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每天后臺都會收到不少茶友的留言。 處理這些問題時,向來是能簡單說清的就直接回復。 碰上復雜些的,便專門寫篇文章來細致解答。 “為什么喝茶不僅不解渴,反而越喝越渴?” 最初看到這條留言時,確實沒太放在心上。 畢竟在普遍認知里,喝茶本就是補水解渴的事,茶水中滿是水分,怎么會讓人越喝越渴呢? 當時猜測,或許是個人體質的原因。 但我們并非專業醫師,說不清是體內津液失衡,還是其他生理因素導致的這種情況,也就沒再多想。 可沒過幾天,這個問題竟在自己身上應驗了。 前段時間泡了一款白毫銀針,前幾次沖泡時口感溫潤,飲后喉嚨清爽。 但最近一次沖泡,喝到第三泡后,喉嚨突然泛起明顯的干澀感,像是有層細沙輕輕附著在黏膜上,渴意一陣比一陣明顯。 這才意識到,這并非偶然現象。 之前覺得不起眼的問題,親身經歷后才發現,它確實會影響喝茶的體驗,值得好好探究一番背后的緣由。 《2》 原因一:在于對白毫的敏感度。 不少人喝高山白茶后會感覺口渴,這看似意外的答案,實則是茶友們日常喝茶出現“假渴”反應的常見原因。 這和高山白茶的生長環境緊密相關。 高山白茶的茶樹芽葉新梢持嫩性好,加上氣溫較低,芽頭表面與嫩葉背面布滿白毫,銀毫如雪,閃耀著銀光。 經驗豐富的老茶客往往把白毫多當作優質白茶的標志,因為毫多意味著游離茶氨酸豐富,鮮爽感強、養分足,毫香也更濃郁。 然而,對于初次品嘗高山白茶的新手而言,卻可能遇到小問題。 當他們喝下白毫密集的茶水時,大量茶毫會進入口腔,滑過喉嚨。 這些細小的毫毛會附著在舌面,造成口干的假象。 甚至,對茶毫敏感的人會覺得卡喉、嗓子發癢。 那么,茶客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對白毫敏感呢? 做個簡單自測即可。 選一款白毫多的茶樣和一款白毫少的茶樣,分別泡開對比飲用。 若喝完白毫多的那杯茶后嗓子發癢,就說明對這類纖細茶毫較為敏感。 此時,若想避免不適,可多喝膠質豐富的高山白茶。 茶毫被稠滑的茶水包裹,既不影響毫香釋放,也不損失鮮爽清甜的茶味,喝起來漿感細膩,順喉而下,自然不會嗓子發癢。 《3》 原因二:與茶葉狀態相關,此點主要針對武夷巖茶。 無焙火不巖茶,武夷巖茶的加工離不開焙火,自古就有“武夷焙法,實甲天下”的說法。 所謂焙火,是通過對火候的巧妙把控,去除茶葉中的青味和苦澀感,讓香氣更凝聚、滋味更醇厚,最終形成巖茶“香、清、甘、活”的獨特風味。 不過,“火”對于茶葉而言屬于外來之物,會遭到排斥。 所以,焙火后的巖茶需要褪火,將體內“被迫吸收”的火氣慢慢排出。 剛焙好的巖茶,火氣很足,幾乎無人愿意直接飲用。 即便茶農在炭焙時,需定時抓一泡茶試喝,以判斷焙火程度,決定是繼續、停止還是調整,但試茶時往往也只是含在口中,不過喉嚨。 他們通過感受湯水在口中的香氣與滋味,來判斷茶葉的焙火情況。 然而,即便只是含在口中,剛焙過火的巖茶仍會讓人感覺口腔干澀,仿佛有煙火氣息彌漫。 試茶結束后,茶農也會用清水漱口。 因此,若喝武夷巖茶時覺得口干舌燥、越喝越渴,首先要考慮是否褪火不足。 若剛焙好不久就飲用,必然會感受到茶葉中的“火氣”,越喝越渴。 所以,要真正領略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香清甘活,需選對時機。 至于褪火時間,則需視情況而定。 《4》 原因三:與茶葉品質息息相關。 從現實情況來看,普通茶客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剛下焙的巖茶。 當年新茶制成后,茶農會先將茶集中裝箱褪火,一段時間后才讓茶商試喝,確認香氣滋味達標后再推向市場。 所以,我們買回家的巖茶,若商家未特別說明,通常無需再等褪火,直接沖泡就能品嘗到最佳風味。 商家為維護口碑和顧客體驗,也不會冒險售賣未褪火、口感煙熏火燎的巖茶。 茶葉若喝起來口干舌燥、越喝越渴,往往與品質不佳有關。 無論是巖茶、白茶還是紅茶,品質均由產區、工藝和儲存決定。 好的生長環境能讓茶樹積累豐富內含物質,再經精湛工藝加工,便能誕生優質茶品。 優質茶葉喝起來生津回甘明顯,茶湯入喉后回甘迅速,舌上津液四溢,茶香優雅,令人酣暢淋漓且解渴。 反之,生長環境不佳會導致茶葉內質匱乏,香氣滋味欠佳,難以產生回甘生津,甚至基本無感,因而讓人覺得口干舌燥。 儲存不當也會毀掉好茶,比如白茶受潮變質后,養分被破壞,還會滋生有害物質,刺激口腔和喉嚨,不僅喝不到鮮香,反而會覺得燥渴不適。 《5》 原因四:與新陳代謝脫不開關系。 這一原因與茶葉本身無關,主要從生理角度來解釋。 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本質是排出廢物、儲存有益物質,而補充水分是維持新陳代謝的重要方式。 喝茶時,很多人會發現它比單純喝水更易利尿。 這是因為茶葉中的成分會輕微加速代謝,加上喝茶時往往是一杯接一杯地飲用,不知不覺中攝入了較多水分,導致排尿次數增加。 頻繁排尿會帶走體內部分水分,就像運動后大量出汗會讓人感到口渴一樣,此時身體自然會發出補水信號,讓人覺得越喝越渴。 不過,補水也有講究。 如果因為喝茶后排尿多而感到口渴,不宜大口猛灌,最好小口慢飲溫開水,這樣水分才能更高效地被身體吸收。 若排除了茶葉本身的問題,卻仍覺得口干,不妨在喝茶時備一杯溫水,每隔一段時間喝一點,同時稍作休息,給身體留出調節適應的時間,口渴感便會逐漸緩解。 《6》 真正的渴,是身體缺水的信號,一杯清水就能緩解,與喝茶本身無關。 茶的本質是溫潤的,內含膠質、漿感等滋潤物質,好茶只會帶來生津回甘的舒適,絕不會讓人越喝越渴。 那些喝茶時的渴意,多是特殊情況導致:對茶毫敏感、巖茶火氣未褪,或是茶葉品質不佳。 這些都不是茶的錯,更不該讓茶背鍋。 認準優質茶,避開劣質品,才能在茶湯中感受鮮香醇爽,讓喝茶成為愜意的享受,而非負擔。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