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螞哥。 中國地域遼闊,古典園林也因為地域分成了多種類型,其中同屬南方的嶺南園林和福建園林有啥區別呢,這期我們就簡單聊聊。 ![]() 嶺南園林是個晚熟的類型,今天大家去嶺南園林感覺有點暴發戶的影子,其實是有道理的。 嶺南地處南海之濱,早期受中原文化影響較晚。直到唐宋,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興起,嶺南的建筑和園林才算是萌芽,不過這時還沒有私家園林,園林多依附于寺廟官署,以種植果木、水池為主,更像一個可食用的果園。 ![]() 明清是嶺南園林的成熟期,珠三角商貿興起,廣州成為通商口岸,潮汕、客家地區宗族勢力壯大,才涌現出一批有財力造園的富商、鄉紳。 富商和文人開始造私園,吸收江南園林的精巧,又融入嶺南本土的特色,比如用假山、水池降溫,種荔枝等本土植物,還加了船廳、趟櫳門等實用設計。 ![]() 晚清到民國,嶺南成為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這時嶺南園林才迎來了鼎盛期,雖然時間短,但也確實精彩。什么滿洲窗、嵌瓷、灰塑、鑊耳墻、金漆木雕等等,可謂異彩紛呈。 ![]() 金漆木雕 也就是說嶺南園林的真正 “出圈” 要到明清中后期,如清代的清暉園、余蔭山房,這比江南園林晚了近千年。 ![]() 余蔭山房 江南園林的主人多是文人、退休官員,比如拙政園的王獻臣,他們的社交核心是 “文人圈層”,他們需要吟詩作對、撫琴作畫、品鑒古玩的獨立空間。這種 “雅集” 不是日?,嵤?,而是一種精神活動,必須和住宅的 “柴米油鹽” 隔開,所以江南園林大多都是園宅分離的,園林可以看做是文人的社交舞臺和精神堡壘。 ![]() 而嶺南園林的主人多是富商或官商結合的群體,四大園林的主人多是 “亦商亦儒” :比如清暉園主人龍家是鹽商,卻重視子弟科舉;余蔭山房主人鄔彬是舉人,同時經營田產。他們既需要富商的 “排場”,用來接待生意伙伴、展示財力,又追求文人的 “雅趣”。這種雙重需求也讓園林相對獨立,雖然并不完全是江南園林追求的精神空間,也要有“雅”的一面。 ![]() 也就是說嶺南園林并不是單純的個人審美,還得照顧家族事務,商業應酬等,所以園林相比江南更通透,不會過于“繞”,從空間上看,更具實用屬性。 ![]() 余蔭山房空間布局 甚至嶺南園林中還有一種盛極一時的特殊形態——行商園林,海山仙館就是一個典型。 ![]() 十九世紀廣州行商潘家花園《海山仙館》 由英國畫家托馬斯·阿羅姆(Thomas Allom)繪 這種園林純粹是用來接待商務客戶的,園主潘仕成就是做鹽業和外貿進出口生意的,當時海山仙館曾享有“南粵之冠”的大名。 ![]() 據說園內有一個浩瀚如海的水面,水上亭臺樓閣長廊曲榭,還有一個大戲臺,就像是一個立體的劇場。建筑上還融合了很多西方元素。 ![]() 后來這里變成了外交談判的場所,大臣兼兩廣總督耆英曾在海山仙館先后接待美國大使顧盛和法國大使拉萼尼。 ![]() 再來聊聊福建園林,它和嶺南園林都在南方,距離并不遙遠,但說起知名度,卻鮮有人知。 ![]() 如果你去過福州的三坊七巷,就會發現這里的園林并不像嶺南、江南園林是獨立的,而是“宅園一體”,園林僅僅是建筑宅園中的天井或者庭院,很少有獨立的園林空間。 ![]() 小黃樓平面圖 閩南大厝的 “天井”,看似有花草、石景,其實核心是解決采光、排水,同時供家族日?;顒?,造園的審美優先級遠低于實用,園林更像全族的 “公共活動場”,種樹、設井都是為了生活,而非刻意營造 “詩情畫意”。 ![]() 比如林覺民故居,前幾進是規整的福州傳統民居,到最后一進才出現小庭院,說是庭院,其實也只是種幾株玉蘭,設一方魚池,搭個小巧的花架,一口水井而已。這種 “前宅后園” 的布局,其實是福州乃至閩南民居的常見模式 —— 前面待客、議事、住人,后面留一塊地 “偷得浮生半日閑”,既滿足了家族體面,又兼顧了生活煙火氣。 ![]() 為啥福建園林會是這樣呢? 這是因為福建園林的主人,尤其是閩南一代,更多是 “純商” 或 “宗族族長”,社交圈以宗族、同鄉為主,對 “文人雅趣” 的追求沒那么強,園林自然更偏向實用。 ![]() 閩南自明清以來就是海上貿易重鎮,富商群體是造園主力。但他們的身份往往和 “宗族領袖” 綁定。賺了錢后,首要任務是修祠堂、建大厝,鞏固家族在本地的地位。 ![]() 福建萬祠之首:閩清虎丘黃氏六葉祠 比如泉州楊阿苗故居,主人是印尼僑商,宅院規模宏大,但核心是 “五開間大厝 + 祠堂”,后院的小園林更多是供家族長輩納涼、議事,而非招待文人。 ![]() 可以說閩南閩東地區有財富,但缺文人審美,所以園林只能停留在 “宅園一體” 的實用層面,而閩西、閩北既缺持續的財富,又少文人圈子,所以連 “園林” 的概念都模糊。 ![]() 聊到這,其實大家也能發現,園林和經濟、文化關系緊密,而且缺一不可,這么一看,江南地區就是同時滿足了這兩項,并且文化更甚,所以才會產生這么多的文人園林。 ![]() 甚至往大了說,北方皇家園林也是同理,皇權提供無限財富,文人畫家提供審美設計,才有錢堆出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那種 “皇家氣派 + 江南意趣” 的混合體。 ![]() 所以看一個地方園林興不興,先看兩點:有沒有人 “想造”,這是內在的文化需求,有沒有人 “造得起”,這是財富支撐,缺一不可~ ![]() 總體來說,嶺南四大園林是 “富商 + 士紳” 身份疊加的產物,既要有實用功能,也要有獨立的 “雅趣展示空間”;而閩南園林更偏向 “純生活 / 宗族服務”,和住宅綁定更緊密。 ![]() ![]() 嶺南清暉園 ![]() 福州小黃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