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寫作業:為唐詩潑墨 總有人間一兩風,填我十萬八千夢 ![]() ![]() 【作業設計】 如何達成“借助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文意境,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懷”的學習目標?遵循“做中學”“用中學”的理念,特設計“由詩到文”的古詩擴寫作業,必須借助和運用聯想與想象在擴充文字中填補空白,才能鋪成出一篇。 ![]() 【習作展示】 1 沉醉,何須歸去 ——《錢塘湖春行》擴寫 八(18)班 許愿 ![]() 早春的微風拂過西湖的堤岸。我信馬由韁,任由駿馬踏著輕快的步子,將我從孤山寺的鐘聲里,一路引向賈公亭前。一池春水初醒,盈盈欲溢,將遠山云影盡數攬入懷中,水面平整如新磨的鏡子,倒映著舒卷的云絮,恍惚間竟分不清是流云眷戀湖色,還是碧波企慕蒼穹。 早有殷勒的黃鶯爭著向陽的樹,它們穿梭啼鳴,似在急切傳遞著春的訊息。新歸的燕子斜剪春風,銜著春泥穿梭梁間。最是那亂花漸欲迷了眼,淺紅的桃花、鵝黃的迎春,還有不知名的野花,似春神信手拋灑的瓔珞,星星點點綴入漸深的綠意里。馬蹄踏過新生的嫩芽,每一步都濺起青翠的芬芳。 不覺日影西斜,最令我流連忘返的便是湖東的白沙堤。楊柳垂金縷,煙波疊翠梢。這一道長堤綿長如帶,蜿蜒進煙水迷離處。幕色暈染開云霞,澆灌在粼粼波光之上。忽聞遠處古寺鐘聲蕩開漣漪,驚起數只白鷺馱著落日余暉飛入蒼茫。我索性松下鞍轡,任駿馬踏著碎步,恍然自己也化作春風一縷,醉在這無盡的湖水之中,融進這無窮的景色之內。 (一句點評:情景交融, 描寫堪為畫卷) ![]() 2 錢塘春景慢談 ——《錢塘湖春行》擴寫 八(17)班 柯聽亦 ![]() 又是一年好春光。 戲蝶翩翩,微風陣陣,于是一首叫作《錢塘湖春行》的詩篇,就這樣被點上顏色。遠處那延綿的山嶺,曲線柔美,由下而上,自深至淺的綠意,似是將所有的春色都圈進錢塘一帶。湖水溫潤,恰恰與湖岸齊平,白云悠悠,重疊幾轉,被陽光染上幾抹淡黃。遠望,白云似與水波連成一片,緊緊相依,渲染出一幅似銀、白、黃為主色調的彩鉛畫。姑且認為是,閑云也抵不住這般大好春光吧。 春天的樹沒有其余時候古板,他們爭奪著每寸土壤,汲取每一縷暖陽,好使那些凍了一整個冬的生命,抽出可愛的小芽。就是這樣,才讓春天的樹多了幾分可愛。黃鶯自是要選那向陽的樹搭窩,小燕亦啄起松軟濕潤的泥土,為自己構筑起詩和遠方,淺綠色的小草剛剛沒過馬蹄,馬兒脖脛上的鈴鐺時時碰撞,與燕子的呢喃,黃鶯的輕叫,微風的低語,湖水的泠泠,相互編織著,淺唱出幾段輕快的小調。 隨處可見的,是各色小花,色彩濃郁,花開盛大,色彩欲滴。她們偏不循著規矩,而是隨性地開,這兒一簇,那兒一群,運遠近近,深深淺淺,就像作畫時毫不在意地將染料潑出畫布,每個顏色都是鮮活的代名詞。 春從不是矯揉造作的,她美,她可愛,但她擁有更多的,是隨性,是肆意生長,是追尋生命本身的色彩,是大膽觸摸熾熱陽光的勇氣。世人總把春比作懷著心事的少女,將花瓣當成她差紅的臉頰,但她分明就更像大膽創作,追求夢想的創作家,在她的劇本里,她永遠鮮活,一直是最明艷生動的主角。想到這兒,詩人一拂衣袖,白衣飄飄,爽朗一笑—— 于是,那開遍山野的花,似也失了顏色。 (一句點評:視角轉換寫景, 有感于懷抒情) ![]() 3 一江故鄉水,萬里行舟急 ——《渡荊門送別》擴寫 八(18)班 鄭安冉 ![]() 一葉扁舟,順江東下,載著辭親遠游的少年郎,來到荊門之外。 這是我第一次出蜀入楚,天色將晚,兩岸的山影漸漸模糊,卻仍能辨析出綿延的山巒,浮浮沉沉。像是我的心,時而因莫名的喜悅而上揚,時而又因莫名的擔憂而下沉。直到平野的盡處,那山才緩緩退入夜的幕布,再不見其蹤跡。 遼遠無際的原野上,江水奔騰過的聲音低沉卻又一下下沖擊心靈,洗垢著人的雙耳,聆聽一江水的生機與蓬勃,匿隱在黑夜之中,氣勢依舊。月愜意地躺在水面上,像是想聆聽水中的呢喃,好作睡前的搖成籃曲,卻無意點亮一方江水,猶如從天上飛來的一面明鏡,世界在她面前,似乎都是通透的,毫無遮掩的。澄清的江水,孤單的木舟,以及本舟上那個仗劍的白衣少年,都被藏于一束白月光中。 云,層層疊疊,好若織女剛用蟬絲織出來的一般,輕輕柔柔,縹緲夢幻。連結成的海市蜃樓,抹盡天邊最后一片殘霞作顏料,繪織成一個人的夢境,即使虛無卻不失瑰麗。微俯下身,長袖輕輕蕩漾過水面,捧起一手江水,然后看著它,點點從指縫滴落,濺起小花幾朵,悅耳靈動。 最是喜愛這一江從故鄉流來的水,怕我一個人孤獨,怕我思鄉切,怕我心無所靠,迢迢萬里,不辭辛勞來送我的小舟。只為能偶爾輕輕拍打下我的船尾,像是幼年時母親撫摸熟睡的我那般,給這個初出茅廬的少年一些陪伴,愿他前路無阻…… (一句點評:借助想象寫景, 代入作者感懷) ![]() 4 不朽的征程 ——《使至塞上》擴寫 八(17)班 邱易然 ![]() 他升官了!他離京了!在一千二百年前。那崔將軍大勝吐蕃,前去宣慰三軍的路途多么寬暢,路上卻只有車一乘,人一個,馬一雙。 年少時,摩詰他兩年及第,昂首挺胸踏出皇城,人們稱他“狀元”。 此時,才子他身兼兩職,從容不迫,踏出長安,人們稱他“御史”。 去吧!亦師亦友的“九齡風度”被貶,他到了京城,避開李林甫之類的宵小之輩,他欣然領命,前去涼州宣慰軍隊,兼任河西節度使判官。 長安,遠去了;繁華,遠去了;宵小,遠去了;一直向前的,是一顆才子的心。 大漠來迎他了,一幅興高采烈的樣子,有落霞,并肩孤鶩;有積水,共色長天。黃昏里,一輪紅日橫亙在莽莽蒼蒼的沙海之上,渾圓而碩大,悲涼而雄渾。秋色中,幾彎素帶盤桓于才子顧盼的眉眼之間,曲折奔涌,壯闊而鏗鏘。 蓬草飄飛,飛雁歸西,他望見烽煙臺上燃起的濃煙滾滾而上,直沖云霄,他也望見迎風而來騎兵雄姿英發的保家衛國之心。 人們說,王維是文人,是詩人,是天官,不該踏上這樣一場征程,可就是在這征程中,肺腑之言涌出了口中: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一千二百年過去了,那身在長安的達官顯貴都有誰?誰知道他是誰!又誰管他是誰!真正被記得的名字唯有“慰邊者”王維。有人會記得是誰在朝堂上作威作福嗎?不!我們記住的只有大漠中那個孤獨又感慨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征程! (一句點評:短句簡潔有力, 情緒勃發,不由聯想起《不朽的失眠》) ![]() 5 初春訪錢塘 ——《錢塘湖春行》擴寫 八(18)班 何彥希 ![]() 晨霧似是一匹半透明的素紗,還未被朝陽完全揭去,白居易騎著馬從孤山寺到賈公亭西,水汽裹著初生的草與泥土的氣息漫過來,沾在衣袖上的也不再是冬日的冷冽,而是將那微微展露頭腳的春的溫和揉進衣襟。 且下馬漫步緩行,卻見那西湖之中湖水初漲,與湖岸相平的水面似是欲迫不及待地迎接著萬野春色,盡管湖水不及落日之時的那般波光粼粼,卻別有一番風情。天空中,如簇如團的白云悠悠的飄行著,重重疊疊,親切地俯下,輕巧的身驅,依偎在湖面上,同湖面上的波浪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是低垂的身體。 柳絲垂在湖邊,不是仲夏那濃得壓人的綠,卻自帶清新淡雅的嫩綠。側耳傾聽,忽有鳥鳴之聲,且尋根處,原是幾處早出的黃鶯撲騰著雙翅爭相飛上一棵向陽的樹,若有成為迎接春日的使者風范。白居易也因此而向陽而望,沐浴那晨初之暖陽。且向右而望,不知從何處而至的新來的燕子,斜著從頭上掠過,翅膀剪開那蔚藍的天,嘴中銜著還沾著露水的春泥,或許是要在這岸邊為自己筑一個新巢,瞬時,就為這春意增添了一份生趣,而并非昔日都市的那般喧囂。 沿著被楊柳籠罩著的白堤而行,堤邊紛繁的花朵,簇擁而綻,漸漸要迷住過往行人的眼睛,使他們放慢腳步,于此欣賞。而那初生的春草則淺淺的剛能蓋沒馬蹄,不論多久,白居易總是賞不夠這里的一草一木,尤其是這綠柳之下的白沙堤。 (一句點評:動靜結合寫景, 在不動聲色中寄寓情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