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的轉身總藏在風的褶皺里。或許是黎明時分,窗簾縫漏進的第一縷風忽然帶了涼意,像誰悄悄掖了掖被角;又或許是午夜夢回,檐下的雨絲斜斜掠過窗紗,把蟬鳴洗得淡了三分。 它從不是倉促的告別,而是踮著腳走過青石板路的輕響 —— 階前的青苔浸了新露,廊下的竹席褪了暑氣,連傍晚的晚霞都染了層薄紗般的朦朧。 時光就在這樣的細微里悄悄翻頁,像荷葉上滾動的水珠,不經意間便墜入另一片清涼。 不妨循著清代詩人陳文述的筆墨,走進他的《夏日雜詩》,去感受夏末初秋的溫柔。 ![]() 《夏日雜詩》 陳文述〔清代〕 水窗低傍畫欄開,枕簟蕭疏玉漏催。 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這首詩的大意是: 打開窗戶,窗戶臨水敞開,躺在寢臥的涼席上也能夠感受到秋天的涼爽之意。 一夜的雨聲把涼爽帶入了夢境,荷葉上的雨聲送來了秋意。 陳文述,字譜香,號頤道居士,錢塘人。嘉慶時舉人,官昭文、全椒等知縣。 詩學吳梅村、錢牧齋,博雅綺麗,在京師與楊芳燦齊名,時稱“楊陳”,著有《碧城詩館詩鈔》、《頤道堂集》等。 ![]() 此詩不尚雕琢,只取自然之最,具有巧奪天工之妙,給人以秀美清淡、雅致勃生的美感享受。 首句描繪了一幅夏日靜謐的畫面,水窗低低地傍著畫欄而開,透露出一種閑適與雅致。 水窗低低地傍著畫欄而開,既展現了環境的清幽雅致,又透露出詩人內心的閑適與寧靜。 水窗與畫欄的結合,構成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面,為全詩奠定了基調。 次句?情景交融?,既描繪了夏夜的涼爽,又暗含了時光匆匆的感慨。 枕席清涼,給人以舒適之感;而玉漏的滴水聲,則仿佛在催促著時光的流逝,讓人不禁對歲月的匆匆產生深思。 三句為全詩?點睛之筆?,一夜的雨聲不僅帶來了涼爽,更仿佛涼到了人的夢境之中。 雨聲作為自然界的聲響,與人的夢境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表達了詩人對夏日涼爽的渴望與享受,?富有想象力?。 結句?寓意深遠?,荷葉作為夏日的象征,而秋天的到來則預示著夏日的結束。 萬片荷葉上,似乎正送來秋天的氣息,這種對比與轉換,不僅描繪了夏末秋初的景象,更寓含了時光流轉、季節更替的哲理,使詩歌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意蘊。 后兩句描寫了詩人夏日雨夜中對連綿細南的聯想和感受。 詩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用“到”和“送”將雨人格化,想象奇特,富有情趣,可謂神來之筆。 這兩句詩意境清幽秀美,語言清新活潑,耐人尋味。 此詩通過描繪夏日夜晚的雨聲、涼爽、荷葉等景象,營造出一種清幽、閑適的氛圍。同時,詩人也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季節更替的感慨與思考。 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聲明】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立即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