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譜真心想做好C端。
作者|景行
編輯|文昌龍
在生成式AI賽道競爭“中國第一股”的關鍵節點,智譜正以密集動作補足短板,為沖擊資本市場鋪路。
8月20日,智譜發布了主要面向個人用戶的手機通用Agent——AutoGLM 2.0,對去年10月發布的初代版本進行升級。功能從1.0版本的自動點咖啡、發微信,升級至配備專屬云手機,可在用戶睡覺時完成任務,如獨立運營社交媒體賬號。
智譜產品負責人劉瀟表示:“AutoGLM并不是等你掏出一臺電腦打字,才能為你工作的Agent,它是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只要你身邊有任何一臺電子設備可以連接到它,它可以立刻發起任務,為你完成任務?!?/p>
在大模型賽場上,智譜素來以融資輪次多、融資進程快著稱;但在C端產品節奏上,智譜常常是“不為天下先”。
在融資進展上,隨著國內大模型行業進入“中場淘汰賽”,“AI六小龍”之一的智譜正加速沖刺IPO,試圖成為“中國生成式AI第一股”今年4月,智譜向北京證監局提交IPO輔導備案,預計在2025年10月完成輔導計劃,擬登陸科創板,7月又傳出赴港上市的消息,目標估值約3億美元。
從產品動作看,近段時間以來,從發布GLM-4.5開源大模型,到上線視覺推理模型GLM-4.5V,再到發布AutoGLM 2.0,智譜正在通過智能體開源、降價等動作加速補短板,主動追趕C端市場第一梯隊。
這似乎預示著某種戰略轉向,在IPO“前夜”,一向以B端定制業務為核心的智譜正嘗試主動走出舒適圈,向大廠逐鹿的C端應用市場邁進,追求更大的品牌影響力。
01 智譜補短板
智譜在木桶上著力要補的短板,毫無疑問是C端產品。
2024年堪稱是智譜模型更新的 “空窗期”。在1月16日發布GLM-4后,智譜的旗艦模型陷入一年多的更新停滯。在此期間,Deepseek橫空出世,BAT等互聯網廠商集體發力追逐AI紅利,智譜GLM-4的性能逐步被國內競品反超,直到今年7月底,智譜才發布升級后的旗艦模型GLM-4.5。
有用戶對「市象」表示,之前是最常用智譜的,后來看到Deepseek、豆包、Kimi、元寶等產品質量不錯,智譜便用得少了。
到今年3月初,AI智能體Manus的橫空出世引發AI智能體熱潮,顯然,智譜在此過程中也加速推進。今年7月,間隔18個月后,智譜GLM-4.5正式發布。
這次升級效果顯著,智譜GLM-4.5首次在單個模型中實現將推理、編碼和智能體能力原生融合,并在這三項能力中實現開源SOTA(當前最高技術水平),在全球最大人工智能開源社區HuggingFace榜單中位列首位。
GLM-4.5 和 GLM-4.5-Air對比相似規模的模型,在性能-參數量權衡上實現了最佳效率
網絡測試結果顯示,GLM-4.5只用簡單描述需求就能設計質量出色的小游戲,只需修復一個小BUG就能運行。
與此同時,智譜的戰略也從B端定制部署轉向中小開發者,在加速模型開源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今年4月的媒體會議上,智譜AI總裁王紹蘭表示,2025年是智譜的開源年,多款GLM模型已開放許可協議,允許開發者免費商用、自由分發。
而在GLM-4.5發布后不到半個月,智譜再度發布開源多模態推理模型GLM-4.5V,總參數達到了106B規模,智譜方面表示,GLM-4.5V在全球100B級開源視覺模型中效果最佳,能實現識別圖片、視頻、文檔、網頁等信息,并提供進一步解析。
同時,智譜的開源模型在價格上進一步向中小開發者傾斜。以此次開放的GLM-4.5為例,其API輸入低至0.8元每百萬tokens,輸出價格2元每百萬tokens,甚至低于Deepseek。有外媒報道稱,智譜的GLM-4.5以Gemini 2.5 Flash-Lite的價格,卻能帶來Gemini 2.5 Pro級別的性能,而兩者分別是谷歌旗下高端旗艦模型與經濟型模型的代表。
智譜GLM-4.5生成的B站Demo
此外,智譜正在加快商業化節奏。相關報道顯示,2025上半年我國大模型中標項目累計達 1810個,金額突破64億元。而今年以來,智譜頻繁傳出中標消息。8月初,智譜首席執行官張鵬表示,智譜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長4倍。
與此同時,智譜也面臨當前大模型行業普遍存在的結構性難題:毛利率偏低、研發投入高企,短期內收益難以覆蓋持續擴大的研發成本。據公開數據,2024年全年智譜實現收入約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但同期凈虧損約為20億元,虧損額約為收入的十倍,反映出其在高速擴張中的盈利壓力。
02 AI國家隊的AB面
“國內大模型賽道過于擁擠以至內耗,更符合商業規律的模式應走向分層——先基座大模型,再行業側模型,再面向更加細分場景的推理模型。國內創業生態在分層方面較美國略慢,而美國在多樣性方面選項會更多?!?/p>
這是去年10月,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智譜CEO張鵬的表述。
多位AI從業者都對「市象」表示,智譜能實現穩定融資、站穩B端市場,離不開其“國家隊”身份。
智譜的核心創始團隊來自清華大學,2019年受GPT發布的影響,智譜走出校園轉型企業,不僅在融資中多次獲得地方國資青睞,其業務也以央國企項目為主。
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智譜的技術自給自足,天然帶有“自主可控”的技術標簽。
例如,智譜的GLM模型基于自研架構和算法開發,并擁有從訓練、推理部署到應用開發的整套工具鏈,其模型不僅針對國產芯片進行了適配優化,同時強調基于中文數據展開訓練。對于保密要求高的客戶來說,與其追求更高性能的海外大模型,智譜的數據安全更能吸引其青睞。
這套安全優先的戰略保障了智譜的穩定增長能力,同時也帶來一定隱患。有AI從業者對「市象」表示,智譜的生態位非常獨特,它的市場不在C端,而在國企和政府領域,而且智譜不算缺錢,也不急著商業化盈利,它的關鍵還是在技術上,現階段模型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但C端市場影響力上不去,著實是長期困擾智譜的問題。張鵬曾公開表示:“我不認為我們是To B的公司,我討厭貼標簽。我們只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從最近發的AutoGLM就能看出,智譜還是很想做好C端?!?/strong>一位AI從業者告訴「市象」,智譜的AutoGLM的體驗不錯,但過往C端產品體驗中也出現過各種問題,如智譜清言產品力的落后。
有個人開發者對「市象」表示,目前智譜GLM-4.5仍然與國外頭部產品如Gemini、Claude Code有明顯差距,如頻繁出現的代碼出錯等,從產品力表現看,智譜仍未站到行業第一梯隊。
這背后也反映出智譜在商業化進程中所面臨的現實挑戰。作為具備“國家隊”背景的AI企業,其身份在帶來穩定資源的同時,也可能在業務拓展和市場化策略上形成一定掣肘。尤其是在面向大型企業的定制化項目中,通常伴隨較高的人力與交付成本,整體利潤空間相對受限。
而在C端產品上,被寄予厚望的智譜清言在用戶規模、知名度、用戶反饋上均落后于頭部產品,有用戶對「市象」表示,對比Deepseek或豆包,智譜清言很是難用。
在此背景下,近期智譜發布一系列面向中小開發者的開源模型,并降低價格的動作顯得意義重大。目前,互聯網大廠正在通過綁定云服務來競爭B端客戶,通過快速迭代模型和用戶運營占領C端市場,對收入依賴央國企的智譜來說,其商業節奏已經落后不少,追趕刻不容緩。
03 把賭注押在未來
大模型行業正在從拼速度,轉向拼持續運營能力。
近日ChatGPT負責人Nick Turley在采訪中提到,OpenAI在新發布的GPT-5當中犯了兩大錯誤,未保留上一代產品供用戶選擇,低估用戶對模型的感情。未來如非必要,GPT-4o將一直保留。
背后是明星產品的運營壓力,被OpenAI寄予厚望的GPT-5,因體驗不佳遭遇用戶差評;轟動市場的智能體Manus選擇撤離中國。自Deepseek引爆行業信心后,大模型企業普遍選擇加快模型迭代速度。但反復易主的榜單新星表明,市場注意力已經很難被單一產品所掌握。
這與張鵬在公開采訪中的觀點對應——過去做科研以興趣為主,創新性與價值是核心指標;但創業后,不得不學會精打細算,研究賬本。
對智譜自身來說,集中資源把一代產品干到全球頂尖并不是最急需求,穩住步伐提前布局,不掉隊任何一個行業技術拐點才是核心。
一位接近智譜人士對「市象」表示,智譜在戰略上仍以蟄伏為主。一方面拼工程能力,智譜未必能勝過競爭對手;另一方面,未來市場還有更多產品形態,一代產品即便能打平甚至超出,都無法扭轉戰局,企業的提前布局才是關鍵:
“目前的形勢,對所有模型廠來說都比較嚴峻,Deepseek一火,大家想出頭沒有那么容易,哪怕是Qwen也只是在圈內火,圈外沒太多人能感知到。而對應用廠來說可能是另一個世界,Agent廠商有可能實現ROI轉正,如果毛利率比較高,企業就能按照科技企業的方向去獲客、構建壁壘。”
目前,智譜優勢較為明顯的領域中,除央國企市場外還有海外市場。今年3月的中關村論壇上,智譜發起了“自主大模型共建聯盟”,并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自主可控的AI技術。有AI從業者告訴「市象」:“未來智譜的增長點在全球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作為國家隊這個市場將是智譜的勝負手?!?/p>
前述接近智譜人士對「市象」表示,目前智譜在海外有相當不少的收入,而且占總收入比重較大。但這部分屬于業務驅動型的成果,原因是,智譜的銷售、人才資源較為雄厚,并不能算是單純的AI能力出海:
“要讓AI能力出海,需要較強的模型能力、品牌認知,不然的話,這種to B出海本質也是薅資源型的,不一定能持續。對海外市場還是要提前布局,行業機會還是屬于能守住護城河的先發者的。”
這將考驗智譜的長期運營能力。目前,大模型進入市場紅海期,智譜在B端市場面臨百度、阿里等大廠夾擊,在C端市場則要面對Deepseek的重壓。
其中,智譜的優勢清晰可見,國資加持下央國企的穩定訂單,以及GLM-4.5等一系列開源模型的市場破局;但它的短板同樣明顯,無論是C端產品的市場認知不足,還是走出資源型業務的舒適圈,都需要智譜向市場拿出更有力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