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非常依賴積累,也有明顯的時間壁壘。 這里的積累不僅僅指寫作能力,還包括影響力和讀者數量的積累。 現在很多人都在做短視頻創作,包括我去年也拍了不少短視頻。 普通人絞盡腦汁,想拍出爆款視頻,但往往一條視頻發出去,播放量卻少得可憐。 可是我發現,那些成名多年的作家,隨便發幾個視頻,隨便聊聊天,很快就能吸引大量粉絲關注。 為什么?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作家。 比如馮唐,前期寫作了很多年,做了大量積累,已經有了影響力和粉絲讀者。 你作為一個普通人,剛剛開始寫作,即使內容質量很高,也很難和他們相比。 這就是積累,這也是時間壁壘,是不可逆的。 只有越早開始,越早投入,才越有優勢。 一個寫作半年的人,通常很難追上已經寫作四五年的人。 所以,如果真的想寫作,一定要盡早開始。 比如當年明月,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70后,平時沉默寡言,在單位里存在感很低,經常被人冷嘲熱諷。 但在2006年,他開始在網上連載《明朝那些事兒》,短短三年后就獲得了4100萬稿費,成為當時最受關注的作家,也登上了那一年作家富豪排行榜的榜首。 當時他一個月工資才3000塊錢,如果不寫作,即使再活一千年也掙不到這么多錢。 又比如,余華在寫作之前其實是一名牙醫,天天幫人拔牙,看著別人的嘴巴,聞著別人口腔的氣味,生活得非常痛苦和迷茫。 他看到大街上那些整天閑逛的人,非常羨慕。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些人都在當地文化館寫作。 于是,他買了幾本舊書,開始研究寫作。 這一研究就是七年。 七年后,他寫出了成名作《活著》。 這本只有十二萬字的書,給他帶來了1億兩千萬的財富。 光靠這一本書,他就成了實打實的億萬富翁。 我算過,他平均寫一個字就能賺1000塊錢。 普通人十天的工資,他寫作半個小時就能賺到。可以說,他半小時的收入,頂得上普通人工作三十年。 這些人,在寫作之前都是極其普通的人,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關系。 而寫作幾乎不需要他們花一分錢,只要花點時間。 反正他們本來也很閑,空閑時間多得要命。 窮人什么都沒有,唯一有的就是時間。 他們抓住了這唯一的資本,拿起筆開始寫作,結果命運就此改變,巨大的財富向他們涌來。 再比如李笑來,他很早就意識到,如果想要實現財富自由,就必須盡早開始寫作。 2003年,他在新東方教英語,年薪五十萬,每天課程排得很滿,但他還是利用下班后的空閑時間寫了兩本書。 別人下班后都在社交、和領導搞關系,他沒有,他一下班就回到自己的破出租屋,埋頭寫作。 兩年后,李笑來完成了兩本書的創作。 僅憑這兩本書,他就實現了財富自由。 李笑來認為,寫作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 因為寫作的生產資料是文字,這是人類唯一區別于其他動物的工具。 他寫的一本書可以持續銷售20年甚至更久,想不賺錢都難。 即使到他老去,他的兒子也可以依靠這些著作的版權,一輩子衣食無憂。 因此,從工作周期來看,寫作是可以持續到老的,不存在退休與否的問題。只要你愿意,退休后依然可以繼續寫作,就像楊絳先生一樣,活到100多歲還在學習。 從工作方式上看,許多殘疾人可能無法從事其他工作,甚至被家人拋棄。 然而,如果他們掌握了寫作,就像找到了生命的魔法。例如,史鐵生通過寫作不僅賺取了名聲,還比許多正常人生活得更加滋潤。 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來看,寫作的意義同樣重大。 同樣的時間,如果用來刷劇,雖然會感到快樂,但緊接著就會感到迷茫,沒有什么收獲。 相比之下,寫作可以讓你仔細地與自己交流,鍛煉思維,既記錄了生活,又賺取了稿費。 寫作是一種磨練,想不清楚就寫不清楚,寫清楚了還不夠,還需要謀篇布局和透析人性,吸引讀者繼續閱讀。 因此,真正能把文章寫好的人,都是生活中的聰明人。 會寫作的人可以成為通才。 例如,大作家賈平凹在寫作之前,因為個頭矮、家里窮,生活并不如意。 賈平凹早年因身材矮小、家境貧寒,在村里備受冷眼與嘲笑,甚至連找對象都困難。 然而,通過多年寫作,他不僅成為著名作家,還拓展了多重身份:書法家、畫家、收藏家、古玩鑒賞家,以及西安的美食評論家。 如今,在西安的小吃街上,隨處可見他的文墨作品,單字價值已高達10萬元起步。 賈平凹的生活狀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早已達到“要錢沒用”的境界,因為無論走到哪里,都有人爭相請他吃飯。 他只需現身某處,那里的生意便會立刻火爆起來。 如今,他幾乎天天在外“蹭吃蹭喝”,連花錢的機會都很少。 這一切,都是寫作為他帶來的巨大回報。 所以,我勸你。盡可能早一點開始寫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