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品輯錄 ![]() 重慶磁器口古鎮 作者/劉先森 背倚三山小重慶,兩溪流淌四街中。 誰知帝隱寶輪寺,遂使瓷茶古渡通。 龔池寫意(次韻輕舟姐) 作者/郁犁 荷香池畔也堪豪,不枉紅塵走一遭。 吾等并非功利客,故無煩惱且陶陶。 瞻喬家大院感懷 作者/王曰敏 喬家大院峙蘭西,孝義親鄰祖訓題。 仰止觀瞻多感悟,傳承德善與天齊。 賞月 作者/鐘森 瑟瑟秋風拂九州,夜來賞月醉雙眸。 休言佳境春光好,一縷清輝萬里柔。 ![]() 秋日 作者/濤聲依舊 半坡松籟答溪聲,露冷蓮房墜落英。 若問秋心何所寄,滿船星斗自澄清。 江灣游 作者/孔祥忠 一灣碧水抱林丘,云影天光畫里流。 最是清風知我意,穿花拂草伴仙游。 再題桐城六尺巷 作者/金嗣水 一巷悠然寬六尺,兩家禮讓美名揚。 垣墻今古藏佳話,仁德綿延世代香。 主編印象 作者/岳永康/定州 閑心若水筆如龍。裁韻吟懷倚古松。 訪友云山云出岫,詩家無處不從容。 ![]() 題《雪》 作者/劉育生(廈門) 銀河倒轉白云溪,青女瑤池試命題。 欲考蒼生鋪卷紙,余將足作筆來犁。 登上五老峰有吟 作者/吳進南(廈門) 踏磴云隨跨五峰,環眸足底萬巖從。 微塵敢向蒼穹立,轉瞬排空任去蹤。 讀《漁樵問對》 作者/韓兆峰(吉林) 云水蒼茫萬古流,松濤聲里話沉憂。 漁樵問答煙霞外,一葉輕舟共鷺鷗。 制作辣椒醬 作者/甘肅天水/羅武第 偏愛鄉情辣意濃,舌尖輕觸步從容。 三餐缺少無滋味,幸有椒香好過冬。 ![]() 野菊花 作者/余慶(浙江) 遍野金英含露新,風霜作伴月為鄰。 何須桃李爭春色,獨抱幽香不染塵。 秋夜 作者/李平 寒濤拍岸夜潮生,銀漢斜垂北斗橫。 欲借長風消塊壘,蒼穹垂暮不含情。 早秋 作者/文梅(安徽) 輕風曉露送秋涼,小徑初驚葉半黃。 籬畔菊花香暗度,滿園榴果試新裝。 慶西藏建區六十周年 作者/外圓內方 百萬農奴血淚長,除愚啟智自堅強。 感恩祖國無私援,西藏明天更吉祥。 ![]() 題贛州郁孤臺辛棄疾雕像圖 作者/劉瑞麟(江西贛州) 辛翁登上郁孤臺,愛國豪情懷涌來。 覽水觀山憐社禝,鷓鴣聲里獨徘徊。 蜻蜓 作者/鄭樂群(黑龍江) 渡口蜻蜓自在飛,晶瑩薄翼映霞輝。 輕盈點水姿容美,塘里癡情荷卉圍。 背影 作者/潘泉群 子夜鐘鳴伴友歸,月光拂軫韻聲微。 秋風不問伶仃影,細柳含情頻手揮。 玉米倒伏 作者/三星 蟬聲猶沸淺山頭,霪雨翻波壓九秋。 玉米傾斜身已斷,倉前翁媼竟先愁。 ![]() 遲暮品茗 作者/金夜(蘭州) 親朋相約摯情真,新茶上市溢清醇。 悠然愜意融仙境,翹首還吟月一輪。 詠手機 作者/張麗輝(湖南) 方寸機身掌上屏,天南地北納其熒。 千奇百怪凡塵事,玩樂行居信息靈。 夜雨洗浮塵 作者/何盛弟(甘肅) 暑熱初秋夜起塵,遮天蔽月暗星辰。 蒼公恩賜降甘露,洗凈浮埃草木新。 茶 作者/徐佐友 杯中龍井正爭開,未品清香悅已來。 濃淡沉浮皆有道,常調涼熱總舒懷。 ![]() 遲雨 作者/高喜文(山西) 持權卡脖盡禾傷,久盼無情旱八荒。 歲事黃金時幾許,飾虛雨至景凄涼。 夜望斷雁 作者/冀林(杭州) 南鄉海際月娥姱,見有孤鴻過九遐。 雨散寒鳴人字拆,今宵不曉住誰家。 花癡 作者/龍玉廷(貴州畢節) 籬門艷卉睹花癡,蝶擁蜂飛蜓怕遲。 庶院秋馨多訝客,尋芳覓柳彼先知。 詠石榴果 作者/傅炳超 丹皮裹籽壓枝彎,首戴冕旒呈笑顏。 腹有明珠甜似蜜,中秋待客置盤間。 ![]() 喜喝孫兒滿月酒 作者/牛崇輝(山西) 啼喚數聲暖小家,懷中摟抱怕傾斜。 階前榴蕊知儂意,爭綻丹紅映鬢華。 秋意 作者/于欽科 幾番惆悵惹心憂,昨日隨風卷盡秋。 清露沾衣誰共語,落花含淚訴離愁。 秋 作者/非凡 細雨微涼暑氣收,斑斕景色豁吟眸。 丹楓燃盡千山火,詩筆高情萬里秋。 夜雨 作者/倪寶順 龍潤夜半送清涼,飄飄灑灑似脫韁。 不知何時倦歸去,東君依舊照東墻。 ![]() 夕陽景色 作者/王進甫(河南) 落日彩云隨意飄,歸林宿鳥歡聲叫。 山腰深處生炊煙,無限風光景美妙。 知青六秩抒懷 作者/王曉寧·遼寧盤錦 曾經之地草生秋,歲月蹉跎情難收。 回首同舟一甲子,今昔暮老待燈休! 國家海洋博物館見聞 作者/鈕國斌 大洋世界闊無邊,魚躍豚游戲耍翩。 水下生靈千百態,自然保護眾人肩。 《羊角塘放歌》啟動有感 作者/張宜武 太白風光似畫妍,農耕文化有人傳。 內容四項提椽筆,友誼長存天地間。 ![]() 有感網評詩濫加溢美之怪現象 作者/梧葉 每見網評詩藝無,抹紅點紫悉心涂。 猶嫌讀者難全識,更把頭銜舉一呼。 外賣小哥 作者/德安府 風里出門雨里歸,汗珠一路總相隨。 為誰辛苦為誰飽?留下好評作獎杯。 秋聲 作者/荒石(陜西) 靜坐凝神聽雨聲,秋風颯颯動窗欞。 時光無奈人顏老,每日一詩抒客情。 回詩友 作者/陳夕發 鶯啼翠柳醉游人,青野飛香詩句馨。 倘若清心無冗事,不辭長效圣賢門。 ![]() 吊蘭花 作者/王長有(肇東) 閑居角落自芬芳,綠發柔絲富貴長。 四季花開人喜愛,空中綻放滿屋香。 封建清代女人包細腳 作者/湯建農 小小船兒滿滿裝,猶如白紙裹生姜。 三朝不見天花水,賽過云南廣木香。 聽說“G7”不來 作者/李應雄(湖北咸寧) 那日雞七說不來,心肝拜拜愿乖乖。 精誠所至開金石,貴客城樓滿正排。 ![]() 步韻和安凝兄:此風宜長 作者/彭廣文(長春) 蘭亭聚首雅賢通,唐宋偕來唱和風。 古調新詞同找樂,詩壇韻律妙音生。 【安凝原玉】此風宜長 作者/安凝(北京) 吟哦境界在靈通,隨賦庸來唱和風。 過海八仙爭吐月,高山流水籟音生。 荷塘 作者/趙永衡 (一) 池塘坐落小村邊,夏季繁花百日鮮。 身在桃源新境界,閑人早晚賞荷蓮。 (二) 蜻蜓上下舞翩躚,蝴蝶成雙笑坦然。 綠傘遮陰蛙亂跳,一池碧水有情緣。 ![]() 風搓荷葉碎青錢 (轆轤體·三首) 作者/揭計業 一 風搓荷葉碎青錢,蟬曳殘聲落晚天。 偶有蜻蜓偷點水,漣漪又疊月痕圓。 二 雨歇池亭暑氣偏,風搓荷葉碎青錢。 竹床臥聽蛙鳴亂,一枕涼云到曉邊。 三 幽芳暗度竹簾前,小扇輕搖意自綿。 最是可人清絕處,風搓荷葉碎青錢。 ![]() 初秋即吟 作者/米蘭 一 云收夏色霧蒼茫,細雨翩躚慰清涼。 又是一年秋問早,匆匆兩鬢再添霜。 二 時雨時晴綠野煙,小橋流水醉秋眠。 鴛鴦對對閑情走,燕子雙雙逸興翩。 三 雨霽晴空愈湛藍,長云漫卷畫驂鸞。 玲瓏樓閣朦朧起,猶似霓裳宛轉般。 四 東山頂上景紛繁,落日霞云入夕軒。 兩眼明眸爭秀色,不時新月照窗垣。 ![]() 真誠愛戀 作者/張艷朝 真理蒼穹漫索求,誠心信譽厚豐酬。 愛無界限衷傾訴,戀眷溫馨臉上羞。 若泰成功 作者/張艷朝 若是寬容富貴來,泰山登頂任君猜。 成于奮斗仁慈厚,功卓平常育俊才。 兩心相悅 作者/張艷朝 兩知默契有何爭,心善交深事業成。 相得舒宜如所愿,悅顏聰慧滿懷情。 自由想象 作者/張艷朝 自己優佳博覽書,由緣本性趣閑徐。 想今通古文章寫,象氣新怡幻實虛。 ![]() 公虎短暫 作者/薛有毅(山西榆次) 恰逢公虎蒞臨時,燥熱炎燎短暫辭。 五谷灌漿豐滿快,溫差漸大最相宜。 公虎 作者/薛有毅(山西榆次) 公虎逞兇時日艱,炎熏火烤返深山。 詩情畫意年難老,四季輪回單一般。 夏秋交替 作者/薛有毅(山西榆次) 夏成故事已塵封,秋又崢嶸風景恭。 斗轉星移年不老,稔收之后蒞臨冬。 四季輪回 作者/薛有毅(山西榆次) 四季輪回風景明,百花春里盡瓊英。 瓜蔬夏熟垂涎鬧,稔泰三秋冬又迎。 ![]() 作詩偶得 作者/王玉孚吉林 莫道淡然真少味,清新始覺更多姿。 不教斧鑿留痕跡,恰似淵明采菊時。 偶感 作者/王玉孚吉林 如何無悶還無慍,悟來二字是無求。 身如稊米太倉里,一例渾同萬物侔。 待月 作者/王玉孚吉林 人家向晚寂無喧,郎朗長空星浩繁。 須臾銀浪塵間瀉,幽意杳然誰與言。 微雨 作者/王玉孚吉林 朝來漠漠一天陰,馀滴檐間卻有音。 竟日相聞能散悶,此聲亦足淡吾心。 ![]() 秋雨01 (步韻唐·白居易《秋雨…元九》) 作者/黃葉樹 清夜蒼穹秋雨落,云遮星月變陰天。 金風掠面心情好,大半時光又一年。 秋雨02 (步韻宋·朱淑真《初秋雨晴》) 作者/黃葉樹 雨霽清涼炎熱收,飄飛落葉是新秋。 窗前遠眺九霄夜,明月一輪彎似鉤。 秋雨03 (步韻明·余五娘《秋雨》) 作者/黃葉樹 金風搖曳柳枝條,愉悅心情吹玉簫。 澄月社區摟寂靜,深宵秋雨灑青蕉。 秋雨04 (步韻宋·鄭剛中《河池秋雨》) 作者/黃葉樹 薄暮一場秋雨下,宜人天氣悅心懷。 時光易逝校園憶,手舉瓊杯得酒諧。 ![]() 秋痕? 作者/濤聲依舊 一葉落階寒,風催菊影殘。 空山云徑瘦,月浸舊闌干。 秋意肆拾.二 作者/金崗 認覓故山外,天高雁不驚。 理歪三耳寂,何處辨秋聲。 納米比亞日 作者/藺學倫(甘肅) 納米共和國,今朝節慶時。 自由心血鑄,獨立史中思。 暮飲 作者/吳國榮(上海) 葉落庭堂靜,銜杯往事親。 夕陽無限好,長照白頭人。 ![]() 女人家 作者/蘭芳慧雅 勤儉善持家,妝臺一朵花。 鋪箋能寫字,逸趣樂烹茶。 荷塘月色 作者/鄭樂群(黑龍江) 蛙鳴尋葉底,鳥傍樹枝啾。 雅士蓮塘聚,揮毫月色謳。 憫農 作者/三星 蟬鳴暑未休,霪雨注三秋。 千垅禾苗倒,悲傷空倚樓。 初秋吟 作者/王進甫 初秋溫未降,秋虎似瘋狂。 待到暑消盡,清風送爽涼。 ![]() 暮日蘭山村居 作者/天地間新民 晚照映炊煙,雞啼犬躍邊。 稚童嬉巷陌,風送野炊鮮。 夜思 作者/趙永衡 (一) 依窗緊鎖眉,生怕月偷窺。 佇立凝思久,心中想念誰? (二) 月說我胡涂,群星笑老愚。 真心難掩蓋,夢里去三吳。 文中插圖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投稿作品要求:來稿內容要求格調積極、健康向上,可讀性強,自檢格律。必須聲明是“原創首發”,且之前未在其它微信公眾平臺上發表。剽竊別人的作品以及一稿多投引起的糾紛,由作者負責。投稿請注明作者姓名并附200字以內作者簡介、和生活照至少一張。可以在“查看歷史消息”中閱讀往期文章,進行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