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三角洲行動》憑借虛幻5/4引擎打造的次世代畫質與沉浸戰場,重新定義了競技游戲的視覺標準。其中細膩的光影、動態天氣、物理破壞效果及多元地貌,構建了高策略深度的戰場。然而,高精度畫面對顯示設備要求嚴苛:1K分辨率僅保障基礎流暢,難以充分展現粒子細節與材質質感;作為射擊游戲畫質革命,2K分辨率是平衡性能與畫質的甜點區。升級至2K后性能表現如何?我們將使用網吧常用配置環境來進行以下測試。 ??本次測試選取兩款24.5英寸電競顯示器進行對比:BenQ 卓威 XL2566X+(分辨率1920×1080@400Hz)與HKC螞蟻電競ANT253PQ(分辨率2560×1440@300Hz)。選擇同為24.5尺寸但不同分辨率的產品,是因為24.5英寸被廣泛視為FPS電競的"黃金尺寸",能兼顧視野覆蓋范圍與操作效率。為便于表述,下文以“1K顯示器”指代XL2566X+,“2K顯示器”指代ANT253PQ。 畫質清晰度對比 我們在兩種顯示器上均開啟全超高畫質設置,并將 DLSS 設為平衡模式。該模式在基本不損失畫質的前提下,能有效提升幀數表現,與原畫質差異不大。以下為游戲內截圖對比。如圖所示,2K 分辨率在遠景清晰度、槍械紋理及墻壁裂紋等細節表現上明顯優于 1K。無論是槍械還是遠處建筑,其物體邊緣更為平滑;相較之下,1K 分辨率下則存在邊緣模糊和毛刺現象。而且通過槍械的瞄具所瞄準的植被,2K分辨率下顯示的更加清晰完整,1K明顯會模糊一些。圖片放大至全屏會更加明顯。 ![]() 從載具的截圖來看,2K分辨率在細節呈現上的優勢:坦克履帶的鋸齒結構、側邊裝甲涂層的磨損痕跡,以及炮塔后方的散熱格柵均清晰可辨;遠處地表的巖石輪廓與植被形態亦更為銳利鮮明,畫面整體質感大幅提升。 ![]() 在狙擊槍12倍鏡的實機截圖中可見,2K分辨率下塔吊臂架結構清晰呈現,欄桿細節精準可辨;反觀1K分辨率,欄桿已出現邊緣虛化現象。尤為顯著的是塔吊操作室——1K畫面呈現嚴重模糊,而2K分辨率則能清晰展現操作室內部結構與設備輪廓,細節還原能力差距立判。 ![]() 墻面光影表現差異顯著:在基于物理渲染(PBR)的漫反射環境下,1K分辨率因像素密度不足導致倒影光斑過度模糊,呈現非真實感的光影衰減;而2K通過更高采樣率維持了漫反射應有的柔和過渡。進一步觀察靜態細節,1K下墻壁花紋因紋理采樣不足產生糊化現象,而2K則能清晰保留浮雕紋理層次。動態對比中,2K在遠景物體邊緣處理上優勢凸顯——箱體輪廓平滑自然,反觀1K則暴露明顯鋸齒;槍械瞄準器等高精度部件在1K下同樣出現階梯狀邊緣斷裂,破壞戰術裝備的工業質感。 ![]() 在槍械瞄準鏡邊緣,1K分辨率下的鋸齒效應顯著,而2K則大幅改善;槍械瞄具滑軌在2K畫面中線條清晰分明,1K下則出現變形與鋸齒;人物頭盔及手臂輪廓在2K渲染下過渡順滑自然,1K則呈現毛刺感與像素顆粒;遠景細節上,1K幾乎無法辨識柵欄豎狀條紋,2K仍可清晰識別;植被表現差異尤為明顯,1K中的綠草和樹葉邊緣呈鋸齒狀且色調偏灰模糊,2K則還原出更自然的色彩層次與清晰質感。 ![]() 幀數對比 基于虛幻4/5引擎開發的《三角洲行動》,于2K(2560×1440)分辨率下可充分展現材質與光影優勢。動態全局光照精準模擬巖石裂痕漫反射,Nanite材質使槍械磨損紋理清晰呈現。相較于1K,2K像素密度提升78%,有效優化物體邊緣抗鋸齒效果。為驗證性能適配,采用3種硬件配置,以全超高畫質+DLSS平衡、全高畫質+DLSS平衡、三極致畫質+DLSS性能優先這三種網吧常見畫質特效進行測試,以確定網吧高端區是否適用2K顯示器。 測試環境一 ![]() ![]() 幀數對比 為了保證測試的公平,均采用烽火模式的大壩地圖,以保證參與測試的兩臺機器都是同個畫面和場景,分別以3種不同畫質進行對比測試。 ![]() ![]() 2K分辨率在5070TI顯卡支持下完全可行,三極致畫質下幀率損耗僅9.5%,高畫質下2K幀數反超1K約0.7%;在超高畫質+2K的1% Low幀降幅達6.8%,如果調整DLSS模式還可以一定幅度提升幀數。 ![]() 測試環境二 ![]() ![]() 幀數對比 ![]() ![]() 在9700X+RTX5070的配置之下,分辨率提升對幀率的負面影響7.7%-18.7%,顯著大于畫質檔位調整,其中2K分辨率下三極致畫質幀率較1K同畫質下降7.7%,而畫質從三極致升至超高時1K/2K分辨率分別產生12.0%/18.7%的幀率損耗;值得注意的是,2K三極致畫質的1% Low幀反超1K同畫質2%,表明系統優化卓越,硬件瓶頸接近于零;充分印證當前配置存在顯著性能冗余。 ![]() 測試環境三 ![]() ![]() 幀數對比 ![]() ![]() 在14790F+RTX5070這個配置中。基于測試數據,2K分辨率下平均幀率約為1K的81-85%,且1% Low幀衰減幅度更優,在高畫質下仍能保持電競級流暢度。三極致畫質的2K平均幀304為1K357的 85.2%;超高畫質的2K平均幀234為1K288的 81.3%,性能衰減可控。1% Low幀衰減幅度顯著低于平均幀,說明2K分辨率下卡頓風險比較低 。 ![]() 小結 1.分辨率提升對幀率的影響:幀率雖有下降但體驗更優 在前三輪測試中,不論是1K還是2K分辨率,1K分辨率的平均幀數普遍比2K高出約10%~30%,而1% low幀也是如此。 然而,2K分辨率雖然幀率略低,但其畫面細節和清晰度顯著優于1K,尤其在《三角洲行動》這類戰術射擊游戲中,更高的分辨率有助于更快識別敵人、地形細節,提升競技體驗。 2. 幀率下降并非線性,2K仍具備高幀流暢體驗 以第一輪9800X3D + RTX5070Ti為例,三極致畫質下: 1K平均幀315,2K降至285,下降約9.5% 1% low幀從205降到194,僅下降5.4% 這說明分辨率從1K升至2K對幀率影響較為有限,尤其在高端硬件支持下,依然能維持在180~200幀以上的1% low幀 3. 2K分辨率的幀率波動更小,穩定性更強 觀察所有測試數據,2K下的1% low幀與平均幀之間的差距更小,說明其幀生成分布更集中,畫面卡頓、掉幀現象更少,尤其在激烈戰斗場景中表現更穩定。 這對于FPS類游戲而言,意味著更高的畫面一致性與操作響應穩定性。 4. 綜合判斷:2K分辨率雖幀率略低,但綜合體驗更優 盡管2K幀率無法達到1K水平,但其畫面細膩度、視覺沉浸感、競技識別優勢顯著。 在現代GPU,如RTX50系的支持下,2K分辨率依然可以維持高幀率運行,且幀率波動更小、畫面更穩定,適合追求畫質與性能平衡的玩家。 5. 實際應用場景建議 對于追求極致2K游戲體驗的玩家來說,14790F+RTX5070是一個比較具有性價比的組合,能夠在保持高畫質的同時維持高幀率與穩定性。 但前提是需要解除14790F的PL1的限制,而這樣做的劣勢是會有著相比9700X更高的功耗和熱量,所以在散熱方面要提前有所準備。 寫在最后 ??開篇已說明本次參與測試的兩款24.5英寸電競顯示器,卓威XL2566X+(分辨率1920×1080@400Hz)與螞蟻電競ANT253PQ(分辨率2560×1440@300Hz)。除之前了闡述該尺寸優勢外,下面將從客觀出發簡單的呈現兩款產品各自的性能優勢及局限。 螞蟻電競ANT253PQ搭載IGZO氧化物FastIPS面板,具備2560×1440分辨率,24.5英寸屏幕PPI高達120,細膩度媲美27英寸4K顯示器;基于IGZO技術的色彩還原與畫質表現確實明顯超越同尺寸卓威XL2566X+,TN屏泛灰泛白的情況就比較明顯。 ![]() ![]() ![]() 雖然卓威XL2566X+存在泛灰泛白的特性,但這既是缺點也是優點——其暗部平衡能力優于其他顯示器,能在黑暗區域更清晰地呈現細節。 ![]() ![]() ![]() END /// 點擊了解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