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從“獨家”轉約到“獨立”,和很多兄弟機構都有了接觸的基礎,這個暑假北赴大興安嶺,南到嶺南濱海,東訪花果山傳說的連云港,西探神秘的川蜀。行程破萬公里,因由著職業的便利,與神州同行,也尋訪了各地的美食、美味、美景。8月下旬已至,也意味著考研培訓的各地暑期班即將結束。 2個月,60天,先后與10余家兄弟機構結緣,感謝各地校長、兄弟姐妹的信任和支持;先后培訓總人數過500人(不含MBA),每年暑假都能和青春洋溢的大三同學接觸,真正感覺到時光不老、青春真好! 今年考研形勢、考研人群呈現和之前不同的態勢,略作小結,僅供大家參考: 1、各地機構的招生情況,正在復蘇。有幾個年輕的機構,勢頭正旺,主要招生渠道從線下轉到了流量招生,較之于2023年、2024年的招生情況,略有好轉;不少年輕的創業者持續關注考研行業,并且業已投身該領域。 結構投資的形式呈現“輕資產”,與2020年疫情之前、動輒投資百萬級的“重資產”投資方式,目前年輕人創業團隊多是不再采取校區投資方式,往往是“流量招生-集訓租賃”,降低了年度房租開支,并且更有精力專注師資選擇、關注教學質量。 2、考研人群的考研選擇更加理性、更加平靜。回想2017年、2018年考研培訓的“盛世”,有幸參加過“萬人考研公開課大講壇”,數萬考研意向生、搭乘機構的大巴、到某中心城市的體育場,現場刷卡、現場報名的激情時代已成為歷史,明星老師的帶動效應也逐漸淡化。 更多選擇考研的同學,不再是基于單純的就業、或者是通過學歷晉升而達到某種功利主義的目的,他們傾向于從人生幸福的視角出發、思考未來的發展。很多同學認識到本科考公的崗位限制問題,希望通過考研、實現人生的自由。 考研消費更加理性,之前動輒家長刷卡10W、20W走“一對一”的繳費模式幾乎難覓蹤影,但消費沒有降級,很多年輕人喜歡“一站式”的基地培訓模式,“管學習+管吃住”。 3、管理類聯考考研備考人群的細分,較之于前幾年“跨考人群”和會計類專業學生基本持平的狀態,今年的趨勢明顯是會計專業學生居多。更多考生選擇管理類聯考,是傾向于學業發展、職業發展的綜合考量,不再是“為讀研而讀研”。 不少同學目標更加明確,先考研、再考公、就業,較少同學是寄希望于通過考研、先緩度過就業焦慮期,同學們更加清醒、理性。 祝福各位備考的同學,備考開心、身體健康; 祝福各地機構、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事業順利,萬事順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