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閣序》 霞光如綢緞從天空傾瀉,一只孤雁翩然劃過,仿佛與云霞競飛。秋日江水浩瀚,倒映著整片天空,水天交界處融成一片朦朧的琉璃色。那一刻,孤獨與壯美同時抵達(dá)心頭。 02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南朝·吳均《山中雜詩》 山邊煙嵐?jié)u漸升起,從竹葉縫隙間窺見落日圓影。竹搖光碎,煙攏山昏,幽靜之中見得天地大美。 03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唐·白居易《暮江吟》 夕陽斜照江面,像一匹漸漸收起的金紅色綢緞。江水一半泛著碧玉般的清冷綠光,一半浸染成暖而深的緋紅。光與影、冷與暖,在這一刻溫柔對峙,又彼此相融。 04 晚云收,夕陽掛。一川楓葉,兩岸蘆花。 ——元·徐再思《普天樂·西山夕照》 晚云緩緩收斂羽翼,夕陽如一枚熟透的果子懸在天邊。整片河岸的楓葉染上醉意,而蘆花在風(fēng)中泛著銀白色的柔軟光芒。秋的繁華與蕭瑟,在這一刻同時綻放。 05 晚風(fēng)長,秋水蒼。山腰落日,雁背斜陽。 ——元·趙善慶《普天樂·秋江憶別》 晚風(fēng)拂過蒼茫江水,落日半掛山腰,如同被群山輕輕托住。天邊雁群飛過,每一只的羽翼上都馱著一小塊斜陽,仿佛它們是光的使者,正把暮色送往更遠(yuǎn)的地方。 06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唐·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花自在生長,烏衣巷口夕陽斜照,昔日繁華已歸于寂靜。石板路被鍍上淡金,墻頭殘影斑駁,時間在此刻變得可見,如同一層薄紗覆蓋在往事之上。 07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昏黃。 ——宋·林逋《山園小梅二首》 雖寫黃昏月初升時,卻透出暮色將至的靜謐。梅枝斜映淺水,暗香如絲線飄浮在昏黃的光線中。仿佛光陰在此刻放緩,萬物欲言又止。 08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宋·范仲淹《蘇幕遮》 群山披著斜陽,天空與江水在遠(yuǎn)處相接。芳草漠然生長,一直延伸到夕陽照不到的遠(yuǎn)方。暮色中的山河遼闊而蒼茫,人的心事顯得那樣輕,又那樣遠(yuǎn)。 09 夕陽紅于燒,晴空必勝藍(lán)。 ——唐·白居易《秋思》 夕陽像一團(tuán)燃燒的火焰,而晴空藍(lán)得近乎透明。紅與藍(lán)的強烈對比,讓黃昏不再是溫柔的退場,而成了白日最后一場盛大、熾烈的告別。 10 半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唐·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其一》 落日還剩半竿高,斜照溪橋。柳影婆娑間,輕煙如絲帶飄浮。光與影各分一半世界,朦朧間仿佛時光也可以被輕輕挽住。 11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宋·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夕陽如熔化的黃金流淌天際,暮云似玉璧漸漸合攏。天地宛如一場豪華的儀式,而人在其中忽然渺小起來,不由怔怔自問,我屬于哪一片光?哪一朵云? 12 夕陽連積水,邊色滿秋空。 ——唐·高適《陪竇侍御泛靈云池》 夕陽余暉灑落池面,水光接連天光,整片秋空被染成暖黃、淡金、淺橘的交響。暮色不似真實,倒像一場宏大而安靜的夢。 13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大漠之上一道孤煙直立如尺,長河盡頭落日渾圓如盤。天地在此刻簡化成最純粹的幾何,直的煙、圓的日、平的地。荒涼中升起一種莊嚴(yán)的美。 14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宋·雷震《村晚》 大漠之上一道孤煙直立如尺,長河盡頭落日渾圓如盤。天地在此刻簡化成最純粹的幾何:直的煙、圓的日、平的地。荒涼中升起一種莊嚴(yán)的美。 15 萬頃波光天圖畫,水晶宮冷浸紅霞。 ——元·徐再思《普天樂·西山夕照》 萬頃波光像上天繪制的畫卷,整片水面如水晶宮般透明清冷,卻浸染著紅霞的暖。光與色、冷與暖在水中交融蕩漾,美得如同幻境。 16 落花寂寞黃昏雨,深院無人獨倚門。 ——唐·韋莊《春愁》 落花被黃昏細(xì)雨打濕,深寂的院落空無一人,只有一人倚門獨立。暮色中的雨絲染著花香,也染著愁緒,溫柔地覆蓋了所有聲響與心事。 17 惱亂層波橫一寸,斜陽只與黃昏近。 ——宋·趙令畤《蝶戀花·卷絮風(fēng)頭寒欲盡》 水波被風(fēng)吹皺,疊起層層細(xì)紋,斜陽緩緩沉向地平線。光與水的糾纏,如同心緒般細(xì)密難平。黃昏總是這樣,溫柔地靠近,又無聲地推遠(yuǎn)所有未言盡的惆悵。 18 冷作質(zhì),月為魂。蕭蕭細(xì)雨入黃昏。 ——宋·無名氏《鷓鴣天·冷落人間晝掩門》 清冷是它的質(zhì)地,月光是它的魂魄。細(xì)雨蕭蕭,融入漸深的暮色,仿佛天地褪去顏色,只余水墨般的素凈與空靈。一切聲響被雨吸走,黃昏成了安靜的容器。 19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 ——宋·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 花影疊疊,仿佛壓著重重門扉;疏簾透過淡月微光,溫柔鋪在地面。這樣的黃昏,不喧嘩、不匆忙,只是靜靜地美著,像一個欲言又止的秘密。 20 夕陽熏細(xì)草,江色映疏簾。 ——唐·杜甫《晚晴》 夕陽如溫火,輕輕“熏”著細(xì)草,暖意漫延;江水的清光映上疏簾,搖曳一室波光。暮色在此刻不是結(jié)束,而是一種柔軟的籠罩,天地被光照得通透,也被暮接住溫柔。 21 涼笛聲兼風(fēng)葉下,歸鴉影帶夕陽來。 ——清·李松圃《秋思》 笛聲清涼,隨風(fēng)和落葉一同飄散;歸鴉的翅膀掠過高空,把夕陽的最后光芒也帶到了眼前。聲音與光影交織,秋日的黃昏,竟然可聽可見,可感可觸。 22 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 ——白居易《暮立》 一人獨立佛堂前,槐花落滿地面,蟬鳴仍縈繞樹梢。黃昏的光落在花與聲之間,仿佛時光在此刻暫停,遁入空門之外,頓覺此際萬物歸靜,人也明心見性。 23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清·曹雪芹《葬花吟》 杜鵑默默不語,黃昏無聲無息地降臨;荷鋤人緩緩歸去,輕掩柴門。暮色吞沒了言語,也溫柔地接住了所有的疲倦與孤獨。 24 蘆花千頃雪,紅樹一川霞,長江落日牛羊下。 ——元·孛羅御史《南呂·一枝花·辭官》 蘆花如千頃白雪,紅樹披一川霞光,長江畔落日西沉,牛羊緩步歸欄。遼闊、溫暖、安寧,唯美的黃昏在此處的風(fēng)情,成了令人艷羨的田園牧歌。 25 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宋·李重元《憶王孫·春詞》 杜鵑啼聲哀切,不忍多聽;黃昏將至,雨點打落梨花,門扉輕輕關(guān)閉多想將夕陽挽留。暮雨、落花、閉門,三個動作,寫盡了春暮的溫柔與決絕。 26 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 ——唐·李白《襄陽歌》 落日將沉于峴山之西,有人倒戴頭巾,在花樹下醉得迷離。黃昏與醉意交融,現(xiàn)實與夢境邊界模糊,一切都浸在浪漫的金色光輝里。 27 千丈懸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宋·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 千丈懸崖如削出翠色,整條河流涌動著落日熔金般的光輝。壯闊與絢爛并存,黃昏在此刻不是柔弱的,而是磅礴的、熾熱的、令人心魂震撼的。 28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閣岸斜。 ——宋·戴復(fù)古《江村晚眺》 落日映照江邊平沙,潮水退去,漁船只只斜擱岸旁。沙暖、光斜、船靜,黃昏收納了日間的忙碌,贈人間一片停泊的安寧,人也萬慮都消。 29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fēng)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 宋·蘇軾《江神子·江景》 山雨初停,水風(fēng)清涼,晚霞明艷如織。一朵荷花靜靜開著,盈盈而立,仿佛也沐浴在暮光的慈悲里。此時萬物潔凈,黃昏如洗,人身心俱適。 30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元·白樸《天凈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縈繞老樹,寒鴉棲枝。一痕飛鴻掠過,影落山河。而青山仍青、綠水仍綠,白草、紅葉、黃花交織,秋的黃昏啊,竟然似是把人間顏色都重新調(diào)了一遍。 31 鳥飛千白點,日沒半紅輪。 ——唐·白居易《彭蠡湖晚歸》 飛鳥成群如千點白墨灑空,落日只剩半輪紅影浮水。天與水的交界處,黑白紅三色交織,像是如一幅揮毫而就的寫意黃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