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或許是全世界強奸案發(fā)生率最高的國家,有機構統(tǒng)計稱每20分鐘就發(fā)生一起,只是絕大多數(shù)都沒有報道出來,而被報道出來的通常都是十分“奇葩”的事件。比如據《揚子晚報》援引瑞士媒體8月22日的報道,今年早些時候,一名印度男子在瑞士航空公司的航班上,竟然對鄰座的15歲少女于萬米高空中實施了強奸行為。事件曝光后引發(fā)廣泛的憤怒和譴責,瑞士比拉赫地區(qū)法院19日判處這名印度男子18個月緩刑,同時禁止他進入瑞士5年,終身禁止從事涉及定期接觸未成年人的活動,并需支付訴訟費用。 事情發(fā)生在今年3月,一名44歲的印度商人乘坐瑞士航空公司的飛機,從印度孟買飛往瑞士蘇黎世,飛行時間要超過9小時。當時他身邊的乘客是一名15歲的少女,商人先是和她搭訕 ,后來小女孩用毯子蓋住頭部和上半身睡覺,這名印度商人就對其進行了強奸。雖然女孩當時就被驚醒,但因為極度震驚和害怕,在過程中也就沒有做出口頭或身體反應。 但這名女孩在事后通知了一名機組人員。機組方面立刻將她從那名印度商人身邊移開,由工作人員照顧。一名機組人員被指派在飛行的剩余時間里監(jiān)視此男子。瑞士航空公司對這一事件進行了證實。 飛機在蘇黎世機場降落后,這名印度商人立即被捕。他起初否認了事實,后來卻又供認不諱,表示“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承認女孩沒有同意,并且知道她年齡很小,只是聲稱自己“沒忍住” 。 該案件判決后,引起了諸多法律專家和兒童保護倡導者的批評,他們認為對該男子量刑過輕,難以起到震懾犯罪的作用。盡管法官稱判決結果“完全適當”,但公眾對此并不買賬,認為這樣的判決對受害者不公,也無法給予社會一個滿意的交代。 這起案件之所以引發(fā)大家的怒火,不僅僅因為其發(fā)生在國際航班上,更因為它再次將印度國內嚴峻的強奸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據印度國家犯罪登記局(NCRB)的數(shù)據,印度每年報告數(shù)萬起強奸案件,然而由于污名化和害怕報復,實際強奸率可能更高,很多受害人不敢報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印度男人對強奸、性侵之類的事情如此漠視,此類犯罪為何屢禁不止呢? 從社會層面來看,印度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是罪魁禍首之一。在印度的傳統(tǒng)觀念里,女性地位低下,被視為男性的附屬品。這種不平等的性別觀念使得部分男性對女性缺乏基本的尊重,將女性物化,認為可以隨意侵犯。 印度的一些地區(qū)甚至存在“榮譽謀殺”的現(xiàn)象,如果女性被強奸,不僅得不到同情,反而會被認為給家族蒙羞,這就導致很多受害者不敢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變相縱容了犯罪行為。 文化因素也不可忽視。印度有著復雜的宗教和文化傳統(tǒng),其中一些內容被錯誤解讀,為強奸文化提供了滋生土壤。例如,一些教派傳說和神話故事中對性的過度描繪,被部分人曲解為縱欲的許可。 在印度教經典《摩奴法典》中,“女性終生需受男性監(jiān)護”等規(guī)定,也強化了男性對女性的控制欲。加之印度社會對性話題長期的避諱和封閉,導致性教育嚴重缺失,很多人對性健康和性尊重缺乏正確認知,這無疑為性犯罪埋下了隱患。 法律和執(zhí)法層面的漏洞同樣不容忽視。雖然印度有相關的法律來懲處強奸犯,但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效率低下、腐敗等問題嚴重。印度司法系統(tǒng)案件積壓嚴重,一個強奸案從報案到審判可能要經歷數(shù)年時間,漫長的司法程序讓受害者身心俱疲,也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一些警察甚至會向受害者索賄,或者因為證據不足等理由對案件敷衍了事,使得強奸犯逍遙法外,法律的威懾力大打折扣。 經濟因素也是影響印度強奸案頻發(fā)的重要原因。印度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貧富差距較大,部分地區(qū)貧困問題嚴重。在一些貧困地區(qū),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都難以滿足,教育、就業(yè)機會匱乏,這使得一些人心理失衡,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對于女性來說,經濟上的不獨立讓她們在面對侵害時更加無助,缺乏反抗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這起發(fā)生在飛機上的強奸案只是印度強奸問題的一個縮影。要想徹底解決這一社會頑疾,印度政府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加強性別平等教育,改善執(zhí)法環(huán)境,完善法律體系,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獨立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印度女性真正生活在一個安全、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中。 消息來源:《揚子晚報》8月22日報道《印度男子飛瑞士航班上強奸15歲女孩,在瑞士獲緩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