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期間,日寇為了進一步鞏固淪陷區的統治,就將一些敗兵、武裝人員、甚至是土匪拉攏到一起,成為了偽軍部隊。 他們除了維持統治區的秩序外,大多數時間也要跟隨日軍進入前線作戰或者掃蕩。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戰結束,國內的偽軍人數累計達到了200多萬,要知道當時在華的日軍兵力也就近200萬,可見偽軍的人數比日軍還要多。 當時的偽軍還分為四大獨立派系,分別是偽滿洲軍隊、偽蒙軍隊、華北治安軍以及汪偽軍隊。 這四個不同派系中,官兵的武器裝備和個人穿戴也是不同的。 那下面就來說說偽軍四個派系的軍帽和制服。 一、偽滿洲軍隊偽滿洲軍隊的成員大部分都是前東北軍的官兵,由于受日本關東軍的影響太深,再加上之前的東北軍就一直都是模仿日式軍隊發展,因此這就使得偽滿軍隊的制服與日軍的很像,當時的偽滿官兵,基本都身穿仿日本昭和五式的康德四年式軍服,同樣,也繼承了日式軍服的那種簡潔,上衣采用五枚銅扣,上下分別帶有兩個口袋,也采用長條狀豎版軍銜肩章,領子上也帶有兵科章,不過領章的形狀與日軍的不同。 這款軍服還分為士兵款式和軍官款,其中士兵款的顏色偏淺,布料也一般,軍官款式則使用厚實的毛呢布料,顏色偏綠,上圖就是當年偽滿洲的禁衛軍,身穿的就是康德四年式士兵款軍服,如果不仔細看的話,還以為是日本關東軍士兵。 當時偽滿洲軍隊使用最多的帽子,那就是仿關東軍昭和五式的康德四年式大檐帽,大體輪廓與日式大檐帽基本相同,帽檐發扁,凸起的角度不高,同樣采用皮革冒風帶和皮革遮陽板,軍官款式顏色偏綠,士兵款式則顏色偏黃,并帶有松緊式下巴帶,可防止在作戰時脫落。 在偽滿洲軍隊中,除了東北軍殘部組成的常規偽軍部隊外,其實還有一支完全由白俄人組成的雇傭軍部隊,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淺野支隊”,雖然也在偽滿洲軍隊當中,但因為他們的工作特殊,主要是為日軍潛入蘇聯搞滲透,說白了就是間諜,所以每個人的身份都保密,同時也受日軍直接管理,所以他們的制服與日軍的一樣,只不過衣服的領子上面不帶有小旗形兵科章。 到了四十年代,為了節省資源和材料,部分偽滿洲軍隊開始換裝日本為其設計的“協和服”,服裝使用較薄的面料制成,衣服口使用隱藏式的按扣固定,口袋并沒有改變,依舊使用銅扣,協和服也分為軍官款和士兵款,其中軍官款的為綠色,士兵的則是土黃色,而且士兵的衣領和肩膀不再有任何徽章,相比之前的康德四年式軍服更簡潔。 到了冬季,偽滿洲的官兵均佩戴仿日軍的御寒帽,其外形和關東軍冬季佩戴的帽子一樣,也帶有大護耳和額頭加厚層,正面還帶有刺繡式的偽滿洲國帽徽,也因為帽子的正面和護耳,都是使用動物皮毛制成的,因此也被士兵們稱為“狗皮帽子”。 除了常規的帽子外,在偽滿洲軍隊的個別部隊中,士兵在訓練或者作戰的時候,還會少量裝備日軍淘汰掉的九零式鋼盔,不過鋼盔在偽滿洲常規部隊中十分稀有。 二、偽蒙軍隊當時的偽蒙古軍隊制服,完全參照日本昭和五式軍服的樣式設計,衣口采用黃銅扣子,胸前和腹部分別帶有兩個口袋,肩膀上的軍銜章,也是采取日式豎版樣式,領子上也帶有兵科章,但外形和日軍的不同,對于偽蒙校級以上軍官,所配備的制服一般都是深綠色,面料為呢絨,普通士兵的制服則是土黃色,上衣和褲子都是普通棉布料。 偽蒙軍隊所采用的軍帽,也是仿日軍的“略帽”,當然也叫野戰帽,外形和原版日式軍帽幾乎一樣,兩側也是各帶有三個透氣孔,唯獨存在區別的地方就是帽子的遮陽板,比日軍的要厚一些,在夏季的偽蒙軍隊中,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在平時訓練或者作戰的時候都一律佩戴這種帽子,同樣,軍官款式為呢絨布料,顏色偏綠,正面帶有皮革冒風帶,士兵的則是粗布面料,外表很普通,正面沒有冒風帶,上圖中就是當年偽蒙普通士兵的野戰帽。 三、華北治安軍華北治安軍也叫“華北綏靖軍”或者“皇協軍”,雖然同是偽軍,但他們的制服不但沒有仿照日軍設計,而且還很有個性,其中上衣的樣式參照了同時意大利軍服的一些特點,就比如西式小翻領和肩帶,還有里面的淺色襯衫和領帶,同時軍銜章也是斜著放在衣領上,別的不說,就單說這套軍服,這相比日軍的確實要精神。 華北治安軍無論是士兵還是軍官,在夏季一般都是佩戴大檐帽,同樣也是效仿意大利的軍用大檐帽設計,也是具有挺拔而又高大的帽檐,軍官款式顏色較深,布料更好,士兵的顏色偏淺,用料就比較一般了,不過相比日軍的大檐帽確實要耐看一些。 四、汪偽軍隊當時的汪偽軍隊也叫“和平建國軍”,在偽軍當中勢力最大,總兵力大約有60萬人,因為部隊中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原國軍,所以武器裝備、軍服穿戴也都很齊全,汪偽軍隊在當時并沒有重新設計軍服,而是繼續沿用國軍的那套“中山”式制服,無論士兵還是軍官都是如此,最大改變的只是將軍銜章和帽徽重新設計。 上圖就是當年汪偽軍隊士兵的常用制服,無論是服裝的樣式、顏色、還是風格,都和之前國軍的制服沒什么兩樣。 上圖是汪偽陸軍軍官款制服,從圖片中就能看得出,用料和做工明顯比士兵的要好很多,同時這款軍服還分為深綠色和土黃色兩種,對于高級軍官,通常還會佩戴大檐帽。 這是汪偽官兵最常用的仿德式山地帽,對比原版國軍的帽子,在顏色、用料和款式上基本沒有變化,軍官的也是深綠色,士兵的為土黃色。 進入40年代,部分的汪偽官兵開始使用仿日軍的略帽,但由于材料補給供應不上的問題,就使得這種帽子的做工變得很差,軍官的還好點,而士兵的直接使用粗麻布面料。 進入冬季,汪偽軍也有仿日式的御寒帽,外形和日軍冬季戴的基本一樣,護耳和正面也是使用動物皮毛制成,一般情況下還可在帽子前面加裝上汪偽軍的帽徽。 因為汪偽軍隊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前國軍,所以不少的武器裝備都是從原部隊帶過來的,在這當中就包括一小部分德制M35型鋼盔,這在戰斗或者日常訓練中,有少量的汪偽士兵會選擇使用。 那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內容,本文只是抗戰歷史的科普,請個別讀者放平心態,放下你的“玻璃心”,只有敢于正視歷史、銘記歷史,才能使祖國和民族更強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