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9月3日將舉行盛大閱兵慶祝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 很多人還奇怪,不是8月15日抗戰勝利日嗎?我們為什么選擇9月3日作為抗日戰爭勝利日? ![]() 因為這涉及到對二戰歷史的最終定義,對這段歷史貢獻的定論,是要傳承千年的標志性歷史記憶。 而8月15日,只是日本口頭宣布投降的日子,日本還在其中玩起了文字游戲。 偷換概念的日本《終戰詔書》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了著名的《終戰詔書》。注意其中的用詞,“終戰”,也就是停止戰爭的意思。 日本人在挨了美國兩顆原子彈后,還試圖偷換概念,用“終戰”這樣的字眼來代替“投降”,好像是日本自己主動不打了,雙方停止戰爭吧。 這個詔書的內容,通篇沒用一個”投降“兩字,更沒有任何反思戰爭的字眼,反而在里面多次強調:我們(日本)忍受了難以忍受的痛苦,為了世界和平決定終止戰爭。更離譜的是,日本將侵略定義成為東亞的解放而戰。 這樣的一份投降協議根本不可能被盟軍接受,浴血奮戰了14年的我們更不可能接受。 更何況,8月15日以后,日本軍隊并沒有全部放下武器,一些在中國的日軍仍在負隅頑抗。 因此,8月15日不是我們戰勝日本真正的紀念日,因為夾帶私貨,美化侵略,日本天皇的投降聲明也毫無誠意可言。 戰場上打不贏,日本人想在文字上玩游戲的企圖自然不可能得逞。 少為人知的是,日本發布過兩份《投降詔書》。 第二份《投降詔書》 盟軍不可能接受裕仁的《終戰詔書》。在巨大的國際壓力下,日本不得已發布了真正的《投降詔書》。 1945年9月2日,裕仁天皇發布《投降詔書》,里面正式用“降伏”一詞,昭告日本正式投降。 也是在這天,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分別代表日本政府和日軍大本營,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這標志著日本正式向盟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宣告結束。 ![]() 這天,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接受日本投降。按照戰勝國的順序,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第2位簽署接受日本投降的文件。 既然日本是9月2日簽署的正式投降協議,為什么我們的抗戰勝利日沒有定為9月2日,而要確定為9月3日呢? 四萬萬同胞的記憶 歷史上,協議在9月2日簽訂,但是消息傳回國內,時間已經是9月3日,全國人民才開始歡慶14年抗日戰爭的勝利。 當年的4億國人,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經過14年的浴血苦戰,終于迎來了戰爭的勝利。 新中國的開國領袖們,在確定抗戰勝利日的時候,肯定會想起當年舉國狂歡的激動與喜悅。 更重要的是,主席認為,對重要歷史時間的定義,應該以我為主(中國),不受西方標準的限制。 畢竟,這是我們的抗戰紀念日,四萬萬同胞舉國歡慶的日子。 所以基于這些考慮,國家把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既符合中國人民的民族記憶,也符合既定事實。 這是對歷史的尊重和銘記,同時也是在告訴所有人: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的歷史貢獻不容抹去。 抗戰勝利日的意義 今天回頭再看,主席的決定非常有預見性。 時間剛剛過去80年,當年抗日戰爭的親歷者好多還健在,美國和日本就開始散布錯誤言論,惡意混淆事實。 25年8月6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竟然宣稱,80年前美國和日本結束了太平洋戰爭。 2025年3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硫磺島美日戰死者悼念儀式上說:“我們沒有忘記在硫磺島作戰的美國人和日本人的勇敢精神,這種精神將在歷史上,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以及在我們美日兩國的盟友關系中永垂不朽。他們的英勇永不褪色。” 不清楚那段歷史的人聽了這段話,還以為當年美軍和日軍在硫磺島攜手作戰呢。不知道,無數在硫磺島和日軍決死拼殺而犧牲的美國軍人知道他們的國防部長這樣的講話,會不會在墳墓里被氣醒。 我在上一篇文章就講過,
美國和日本,想發明歷史,來抹殺中國和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決定性作用和貢獻。 因為“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 因此,我們不去爭奪歷史的解釋權,歷史輿論的陣地就會被美國所占領,中國14年抗日戰爭浴血奮戰的歷史就會被篡改、被世界遺忘。 別以為這是危言聳聽,現在西方不就大肆宣稱德國是美國打敗的,沒有蘇聯什么事,甚至開始有說法說蘇聯和德國聯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誰叫蘇聯沒有了,俄羅斯又不爭氣呢。 為了抗日戰爭中犧牲的3500萬同胞,為了歷史不會被篡改,為了戰爭不會再來,我們要隆重慶祝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日“。 93閱兵 我們將用盛大閱兵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日“。 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世界,我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日本是戰敗國,歷史不容篡改,日本法西斯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世界,新的世界秩序已經到來。 我們將展示大量高科技的尖端武器,警告那些蠢蠢欲動的戰爭販子們,不要心存幻想,和平對所有人都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膽敢動手,當年你們有飛機大炮,我們有鋼鐵意志。現在我們有了鋼鐵洪流,你們最好也有鋼鐵意志。 ![]() 喜歡就轉發和點贊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