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什么需要這樣大的容量的溫酒器呢?大家都知道,現今的人喝的酒是經過蒸餾技術,酒精度數飆升至50度以上,而過去人大多數喝的酒是濁酒,釀造時間短、用曲量少,外觀看起來酒體比較渾濁,度數類似現在的黃酒的度數,因為釀造時間不長,口感有曲子發酵后的刺激性的味道存在,那么加熱之后會變得醇厚,帶點糧食甜香的味道,把那些甲醛等類的雜志揮發掉,以期降低對胃黏膜的刺激。 因過去的濁酒只有達官貴族等人使用,比較昂貴,所以一般是在宴會中享用,人多的話,自然需要大的溫酒器進行加熱,然后用湯匙等乘酒器具分發給每個人,宴樂才可盡興。正所謂:“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再來看看這件酒樽,蓋子與今人做飯的鍋蓋相同,微微隆起適合拿起,蓋子上面有三只朱雀,作展翅欲飛狀。朱雀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天之四靈之一,給人間帶來祥瑞靈氣。酒樽蓋上的三只朱雀寓意完美吉祥,在觀賞品質的同時,顯示了器物主人的尊貴。 ![]() ![]() ![]() ![]() ![]() 酒樽腹部兩側透雕蟠龍鋪首銜環,酒樽壁部采用細線鏤刻的手法,描繪出高山、流云、鳥獸、奔鹿、羽人、西王母、東王公、侍者、奇花異草等神仙境界圖景。酒樽底部以熊飾作三足,裝飾與乘盤足相同,熊身和鋪首鑲嵌瑪瑙、綠松石、水晶等。 ![]() ![]() ![]() ![]() 下部的承盤也有三個熊形足作支撐,比較珍貴的是在盤口沿下方有48字隸書銘文:“建武廿三年,蜀郡西工造乘(sheng四聲)輿大爵酒樽,內者室,銅工堂,金銀涂章,文工循,造工萊,護工卒史惲,長汜,守丞汎,掾習,令史愔主。”意思是: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蜀郡西工制造了這件王室御用帶朱雀形象的酒樽。參與酒樽制造的人包括名叫“室”的內者令(官名),名叫“堂”的銅胎工匠,名叫“章”的鎏金錯銀工藝工匠,名叫“循”的紋飾工匠,名叫“萊”的負責整個制造工序的人,名叫“惲”的監工卒史,名叫“汜”的西工守長(主要負責人),名叫“汎”的西工守丞(副職),名叫“習”的經辦官吏,名叫“愔主”的令史(官名)。而“金銀涂”是說它使用了鎏金錯銀的制作工藝手法,“乘輿”表明它是王室所用器物,“大爵”指酒樽蓋上的朱雀裝飾。 ![]() 由此可見,這件酒樽乃東漢時期的官造——“蜀郡西工”的杰作。而“乘輿”二字,表明了這件器皿是蜀郡西工專門為皇室制造的。如何來到河北邯鄲并埋入墓葬中,他的經歷現已無法考證,等待后來人為其正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