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刊之論:指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并非“不能刊登的言論”)。 2. 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并非“文章沒有標點”)。 3. 差強人意: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并非“讓人不滿意”)。 4. 不足為訓:不能當作典范或法則(“訓” 指準則,并非 “教訓”)。 5. 萬人空巷: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并非“巷子里沒人”)。 6. 屢試不爽: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爽” 指差錯,并非 “爽快”)。 7. 久假不歸:長期借用不歸還(“假” 指借用,并非 “放假”)。 8. 細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拋棄(“捐” 指舍棄,并非 “捐款”)。 9. 明日黃花:比喻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并非“明天的花朵”)。 10. 火中取栗:比喻冒險給別人出力,自己卻上了當,一無所得(并非“勇敢行動”)。 11. 側目而視:形容畏懼或憤恨的樣子(并非“斜著眼睛看”)。 12. 七月流火:指夏去秋來,天氣轉涼(并非“七月天氣炎熱”)。 13. 不名一文:形容極其貧窮,一個錢也沒有(“名” 指占有,并非 “名字”)。 14. 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并非“寒冷得像蟬”)。 15. 五風十雨:形容風調雨順(并非“風雨頻繁”)。 16. 大方之家:指學識淵博或精通某種技藝的人(并非“大方的人”)。 17. 三人成虎:比喻謠言重復多次,就能使人信以為真(并非“人多力量大”)。 ![]() 18. 龍飛鳳舞:①形容山勢蜿蜒雄壯;②形容書法筆勢舒展活潑。 19. 燈紅酒綠:①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②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 20. 秀色可餐:①形容女子容貌美麗;②形容景物優美動人。 21. 粉墨登場:①原指演員化妝上臺演戲;②比喻壞人登上政治舞臺(含貶義)。 22. 平易近人:①形容人態度和藹,容易接近;②形容文字淺顯,容易理解。 23. 光怪陸離:①形容景象奇異、色彩繁雜;②形容事物離奇多變。 24. 左右逢源:①形容做事得心應手,非常順利;②比喻處世圓滑(含貶義)。 25. 想入非非:①指思想進入虛幻境界,胡思亂想;②指想法大膽、新奇(中性)。(1995 年全國高考語文真題(成語使用辨析題)題目選項(部分):D. 關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問題:判斷該句中成語“想入非非” 的使用是否正確。答案:正確。) 26. 綿里藏針:①形容柔中有剛;②比喻外表溫和,內心尖刻(含貶義)。 27. 按圖索驥:①比喻按照線索尋找目標;②比喻拘泥成法,不知變通(含貶義)。 28. 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強干;②形容文章、發言簡短有力。 29. 洋洋灑灑:①形容文章或談話內容豐富,連續不斷;②形容規模或氣勢盛大。 30. 旁若無人:①形容態度自然、鎮定自如;②形容高傲,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含貶義)。 31. 珠圓玉潤:①形容歌聲婉轉優美或文字流暢明快;②形容女子肌膚光滑潤澤。 32. 顧影自憐:①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②形容自我欣賞(含貶義)。 ![]() 33. 不以為然 vs 不以為意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否定)。 不以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輕視)。 34. 不負眾望 vs 不孚眾望 不負眾望:不辜負大家的期望(褒義)。 不孚眾望:不能使大家信服(貶義)。 35. 一揮而就 vs 一蹴而就 一揮而就: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等很快完成(側重“技藝快”)。 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能成功(側重“事情易”)。 36. 駭人聽聞 vs 聳人聽聞 駭人聽聞:指真實的事情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強調“真實”)。 聳人聽聞: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震驚(強調“虛假”)。 37. 按部就班 vs 循序漸進 按部就班:指按一定步驟、規矩進行(可含貶義,指墨守成規)。 循序漸進:指按一定順序逐步深入或提高(褒義,強調“逐步進步”)。 38. 不脛而走 vs 不翼而飛 不脛而走:形容消息等傳播迅速(側重“傳播快”)。 不翼而飛:①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②形容消息傳播迅速(與 “不脛而走” 近義,但更側重 “突然消失”)。 39. 另眼相看 vs 刮目相看 另眼相看:指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側重“特別對待”)。 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看待(側重“改變舊看法”)。 40. 望其項背 vs 望塵莫及 望其項背:指能趕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如“難以望其項背”)。 望塵莫及:指遠遠趕不上(肯定句,強調差距大)。 41. 東山再起vs 死灰復燃 東山再起:指失勢后重新恢復地位(褒義,用于人)。 死灰復燃:比喻已經消失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貶義,可用于人或事物)。 42. 無微不至vs 無所不至 無微不至: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致周到(褒義)。 無所不至:指沒有達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壞事都做(貶義)。 43. 本末倒置vs 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輕重的位置弄顛倒了(側重“位置顛倒”)。 舍本逐末:比喻放棄根本的、主要的,追求枝節的、次要的(側重“主動放棄根本”)。 44. 標新立異vs 獨樹一幟 標新立異: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可含貶義,指故意顯獨特)。 獨樹一幟:比喻自成一家,與眾不同(褒義,強調“獨特成就”)。 45. 魚目混珠vs 魚龍混雜 魚目混珠: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真的(側重“以假亂真”)。 魚龍混雜: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側重“好壞混雜”)。 46. 浮光掠影vs 走馬觀花 浮光掠影:形容觀察不細致,印象不深刻(側重“印象淺”)。 走馬觀花:形容粗略地觀察事物(側重“觀察快”)。 47. 不足掛齒vs 微不足道 不足掛齒:表示不值得一提(多用于自謙)。 微不足道:形容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客觀描述事物不重要)。 48. 川流不息vs 絡繹不絕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車馬等像水流一樣連續不斷(側重“流動的連續性”)。 絡繹不絕:形容人、馬、車、船等前后相接,連續不斷(側重“數量多,接連不斷”)。 ![]() 49. 嘆為觀止(褒):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 50. 巧言令色(貶):指用花言巧語和偽善的面目討好別人。 51. 處心積慮(貶):指長期謀劃做壞事(強調“惡意”)。 52. 危言危行(褒):指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危” 指 “正直”)。 53. 彈冠相慶(貶):指壞人因同伙做官而互相慶賀(含諷刺意)。 54. 胸無城府(褒):形容人坦率真誠,沒有心機(“城府” 指心機)。 55. 趨之若鶩(貶):比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56. 侃侃而談(褒):形容說話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57. 始作俑者(貶):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58. 雨后春筍(褒):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現(多指好的事物)。 59. 重整旗鼓(褒):比喻失敗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 60. 半斤八兩(貶):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貶義,指水平、能力差不多,且都不高)。 61. 別有用心(貶):指言論或行動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圖。 62. 蔚然成風(褒):形容一種事物逐漸發展、盛行,形成風氣(多指好的)。 63. 道貌岸然(貶):形容外表嚴肅正經,內心卻虛偽狡詐。 64. 鳳毛麟角(褒):比喻珍貴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 65. 美輪美奐:僅用于形容房屋高大華麗(不能形容風景、人物)。 66. 汗牛充棟:僅用于形容書籍極多(不能形容其他物品)。 67. 豆蔻年華:僅指女子十三四歲(不能用于男子或成年女性)。 68. 鱗次櫛比:形容房屋、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不能形容人)。 69. 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等非常豐富(不能形容自然景象)。 70. 青梅竹馬:指男女幼年時親密無間(僅用于異性童年關系)。 71. 比翼雙飛:比喻夫妻恩愛,相伴不離(僅用于夫妻)。 72. 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用于犯過錯的人,不能用于一般人“改變”)。 73.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或花木等挺拔秀麗(不能形容男子)。 74. 天倫之樂:指家庭中親人團聚的快樂(僅用于親人之間)。 75. 不瘟不火:形容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僅用于表演,不能形容其他事物)。 76. 信手拈來:形容寫文章時詞匯或材料豐富,不假思索就能寫出來(僅用于寫文章)。 77. 洛陽紙貴:比喻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僅用于形容著作受歡迎)。 78. 妙手回春:形容醫生醫術高明,能把重病治好(僅用于醫生)。 79. 石破天驚: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高忽低,出人意外;后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不能形容自然現象)。 ![]() 80. 登峰造極:①比喻學問、技藝等達到最高境界(褒義);②比喻做壞事到了極點(貶義)。 81. 旁敲側擊:①指不從正面直接說明,而是從側面曲折表達(中性);②指暗中諷刺、攻擊(貶義)。 82. 粉身碎骨:①形容為了某種目的而喪失生命(褒義,如 “為革命粉身碎骨”);②形容徹底失敗(貶義,如 “敵人被打得粉身碎骨”)。 ![]() 七、易重復或贅余的成語 (語境中需避免多余用詞) 83. 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不能說“忍俊不禁地笑了”,“笑” 與 “忍俊不禁” 重復)。 84. 遍體鱗傷:形容全身受傷(不能說“渾身遍體鱗傷”,“渾身” 與 “遍體” 重復)。 85. 生靈涂炭: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不能說“使人民生靈涂炭”,“人民” 與 “生靈” 重復)。 ![]() 86. 一概而論:指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或處理(多用于否定句,如“不能一概而論”)。 87. 一蹴而就:已出現,替換為同日而語:指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多用于否定句(如“不能同日而語”)。 88. 等量齊觀: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多用于否定句)。 ![]() 89. 諱莫如深:形容隱瞞得很深(并非“忌諱很多”)。 90. 韋編三絕:形容讀書勤奮(“韋編” 指竹簡的皮繩)。 91. 功敗垂成:指事情接近成功時卻失敗了(強調“接近成功”)。 92. 貽笑大方:指讓內行人笑話(“大方” 指專家、內行,并非 “大方的人”)。 93. 振聾發聵: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并非“聲音大”)。 94. 釜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非“徹底消滅”)。 95. 慘淡經營:指在困難境況中艱苦地從事某項事業(并非“經營狀況差”,易望文生義為 “生意失敗”)。 96.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著學(多含貶義,易誤用于褒義語境描述“積極效仿”)。 97. 罪不容誅:指罪惡極大,處死都不能抵償(并非“罪行輕微,不值得誅殺”,易顛倒語義)。 98. 首當其沖: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并非“首先做某事”,易誤用于積極行動語境)。 99. 休戚相關:形容關系密切,利害一致(側重“禍福相連”,易與 “息息相關” 混淆,后者僅指關系密切)。 100.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說話不流利(并非“猶豫遲疑”,易望文生義)。 ![]() 編輯:成語姑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