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總被頭疼、反酸、鼻炎纏上,反復調理也不見好,其實可能是身體里的 “氣” 跑反了方向。中醫里說,“氣” 是維持生命的根本,每個臟腑的氣都有固定的運行規律,該升的升、該降的降,身體才舒服。 ![]() 要是氣該往下走的時候卻往上逆,臟腑功能就亂了,毛病自然找上門。今天就跟大家說說三種常見的 “氣逆” 問題,以及對應的調理思路。 膽氣不降,頭疼口苦找上門膽氣本該順著膽經往下走,幫助消化。如果它降不下去,里面的膽火就會跟著往上竄,膽經正好走頭兩側,這一竄,兩側頭痛就來了,還伴著明顯的口干口苦。 ![]() 這是因為膽汁不往下走反而上逆到嘴里了。這時候的思路是引膽氣下行,清降虛火。臨床上常會參考溫膽湯加減,它能疏通膽經氣機,把上沖的火熱引下來,頭痛口苦自然緩解。 胃氣不降,反酸腹脹真難受胃,中醫稱它為“水谷之海”,主通降。正常情況下,脾氣要往上提,把營養輸送到全身,胃氣要往下走,帶著食物殘渣進入腸道,這樣消化和排便才能順暢。 ![]() 可要是胃氣往上逆,就會出現反酸、惡心的情況,吃點東西就覺得肚子脹,還老打嗝、噯氣,嚴重的時候甚至吃不下飯。針對這種情況,常會參考旋覆代赭湯加減,這個方子能把往上逆的胃氣 “拉” 回來,讓它恢復下行的功能,胃氣順了,消化問題自然就改善了。 ![]() 肺氣不降,鼻炎胸悶讓人煩肺不光管呼吸,還負責宣發和肅降,肺氣降不下去,就像房間窗戶打不開,廢氣排不出去,清氣進不來。就會出現鼻子堵得慌,鼻炎反反復復的,胸悶氣短,甚至氣喘,大便不通暢的情況。 這時需要潤肺降氣,恢復肺的肅降功能。可以參考沙參麥冬湯這類方子加減,它能滋養肺陰、幫助肺氣恢復肅降功能,肺氣順了,呼吸通暢了,鼻炎、胸悶這些問題也能得到改善。 ![]() 其實不管是哪種情況,核心都是讓 “氣” 回到正確的運行軌道上。氣順了,臟腑功能正常了,身體才能舒坦。 不過要注意,這些調理方法需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辨證加減,要是自己拿不準體質和癥狀,最好找專業醫生看看,對癥調理才能真正見效,別盲目跟著試,以免出現藥不對癥的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