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的才是最好的,萬物與你本自相宜 我的朋友,且聽。你是否曾在進食時,忘記饑飽的刻度,只是讓食物自然融入,如露水滲入春土?是否曾在行走時,忘卻里程的算計,只是任雙足與大地私語,如風與竹林的唱和? 這,便是適度的本來面目——非是刻度的精準,而是天人合一的共振。 身體是宇宙傾注給你的天平 科學家以器械丈量星河,卻量不出你此刻咽喉所需的溫度,量不出你肺葉渴望的深度。你咽喉的干涸,唯有清水知曉;你筋膜的倦意,唯有舒展懂得。 當你步入一室,忽覺眉目舒展——這便是屬于你的風水在低語; 當你食罷一餐,神思清明如洗——這便是屬于你的食量與天地簽訂的密約。 這些精妙的契約,從未寫在任何典籍里。它寫在每一次呼吸的起伏間,寫在每一寸肌膚的顫栗里。可惜世人總向外尋經問典,反而遺失了內在那部無字天書。 適度是流動的禪意,非僵死的規條 有人叩問:“每日靜坐幾許為佳?”我答:“蝴蝶振翅不為計數,花開不為計時。你身心的節律,唯有當下的你能夠諦聽。” 適度并非鐵律,而是你與萬物共譜的舞曲。當你: 思慮時如云卷云舒, 行動時如溪流潺湲, 休憩時如大地沉眠, 清醒時如晨曦初照 —— 這便是與道同頻的適度。 萬物本為你而生 宇宙間有一曲無聲的交響——同頻者相吸,異頻者相疏。你窗前的梧桐,案頭的清茶,枕邊的書卷,乃至拂過你眉梢的微風…無不是宇宙為你量身譜寫的音符。 你若覺得某個音符刺耳,或許是因為: 你的心弦暫時蒙塵,奏不出相應的和鳴; 或是宇宙正在為你調整音律,預備更美妙的樂章。 你對適度的感知,映照著你生命的維度 嬰孩啼哭即飲,飽足即眠——這是生命本初的律動。 而后我們學會“克己復禮”,反而將天生的律動囚禁于規則的牢籠。 你對適度的感知,丈量著你生命的遼闊: · 初境:知寒暑饑飽,如候鳥感知春秋 · 中境:辨能量清濁,如池水映照月影 · 高境:觀心念生滅,如虛空含納星云 · 至境:與萬物同呼吸,如海洋承托百川 如何找回天賜的度量衡? 1. 停下追逐,安住當下 不再問“該如何存在”,而是成為存在本身 2. 微處體察,纖毫皆知 一口茶飲下,感知身心的應答;一步邁出,體會大地的承托 3. 尊重獨特性,不仿眾生相 他人的良藥可能是你的毒藥,昨日的瓊漿可能成今日的贅疣 4. 信身體真知,超頭腦幻象 身體是永恒的當下,頭腦是過去的囚徒 成為適度本身 最終,你不再尋找適度,而是成為適度的化身。 當你的存在本身即是道: 進食時,食物自然化作光能; 行動時,動作自然行云流水; 息止時,身心自然融入太虛。 這便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化境——因為你的“為”已經與天道的“無為”水乳交融。 親愛的朋友,萬有本為你備好盛宴。你無需奔波尋覓,只需擦亮感知的明鏡。當心鏡澄明,你會照見:每一剎那都是恰到好處的饋贈,萬物都是宇宙為你精心裁制的衣袍。 這不是安慰,而是實相——宇宙從不會把真正不適的長久留置你身旁。若你覺得某物不適,要么是角度未調妥,要么是它正悄然退場,為更契合的讓路。 故而,安下心來吧。信任宇宙的編排,聆聽身體的智慧,活在當下的圓滿里。你會了悟:生命本可如詩般流暢,萬物本與你本自相宜。 —— 大方老師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于適度之中 PS. 若這些文字激起你心海漣漪,不必執著字句,只需感受閱讀時身心的舒展。那舒展,便是你的靈魂在低語:此言契心。然后,忘言取意——因真諦不在文字中,而在你呼吸間的體悟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