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原創的第923篇文章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在教你,怎么從底層爬起來。 有人告訴你,要狠,要冷血,要六親不認,要脫離原來的圈子,要拼命換環境,要砸鍋賣鐵走出去。 但他們都沒有抓住重點。 重點不是這些。 ![]() 真正決定你能不能從底層爬起來的,從來都只有一個詞:自制力。 不是聰明,也不是運氣,更不是運籌帷幄。 是你每天能不能管住自己,是你能不能做到別人熬不下去的時候,你還在繼續。 01 很多人一開始都不信這個。 我以前也不信。 我以前覺得,運氣最重要。你出生在哪個家庭,你有沒有遇到貴人,你有沒有選對行業,很多事情,好像天生就決定好了。 直到我后來接觸了很多真正從底層爬上來的人,才慢慢意識到,很多看起來運氣好的人,背后其實吃了很多年沒人看到的苦。 我有個朋友,小時候家里特別窮,連學費都是鄰居幫他墊的。 他后來去做銷售,工資也低得離譜。身邊很多人干了不到半年就換工作了,他也想過換,但他咬牙堅持了。 他不是那種聰明的人,不會講什么大道理,嘴也不甜。剛入職的時候,連話術都背不好,經常被客戶罵,有時候一天能被掛十幾個電話。 有一次,他的直屬領導看著他,突然說了一句:“你不是那種機靈的人,你也沒什么背景,但沒關系,你要學會笨鳥先飛。” 他說,那時候他愣了一下。這句話他后來記了一輩子。 更巧的是,這個領導自己就是那種“笨鳥”。 他每天早上六點多就到辦公室,先泡一杯速溶咖啡,自己翻資料,改合同,整理項目進度。晚上經常九點十點才下班。 沒有誰要求他這樣干,他就是習慣這樣。 他看著領導每天都這么干,覺得如果連領導都這么拼,自己更不能松。 后來,他也每天早上六點多就到公司,有時候比領導還早。 他給客戶打電話,做陌拜,連周末也不放過,冬天的早晨,天還沒亮,他就已經在客戶公司樓下等著了。 他慢慢發現,自己說話也流利了,拒絕他的客戶也開始愿意聽他講完了,有時候客戶還請他喝茶。 這種細水長流的關系,最后成了他的業績。 他在公司做了七年,后來做到合伙人。 在公司的一次員工大會上,他上臺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他講到自己這些年,始終記得“笨鳥先飛”這四個字。 他說得很真誠:“我天資確實一般,反應也慢,我沒法比別人聰明,但我能做到比別人早起,比別人更耐得住。” 他說得很認真,結果下面有人小聲地“切”了一聲。 他說他聽見了,但他沒有在意。 因為他很清楚,大多數人聽不進去這四個字,覺得這是老掉牙的廢話,覺得這是打工人自己騙自己的雞湯。 但他自己知道,他就是靠這四個字活下來的。 有些道理,確實挺土的,但它就是有用。 有些努力,確實挺傻的,但它就是能贏。 02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種靠死磕出來的東西,是個別案例,是運氣好。 如果這家公司不行,這個行業不行,那他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 沒錯。 但打住。 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想太多都沒有用。 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把那些我們能控制的事情做到極致。 你能控制自己今天早起,還是晚起。 你能控制自己今天寫完一篇文章,還是拖到明天。 你能控制自己今天是玩手機,還是去解決那件難的事。 爬起來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可能有 A、B、C、D、E…… 你只能管好 A、B、C,這些是你自己的努力、你自己的堅持、你自己的自制力。 至于 D、E,比如行業大趨勢,比如公司是否暴雷,這些你根本控制不了的事,想再多,焦慮再多,也不會有任何用。 你只能靜靜等它們發生。 但是請記住,運氣不會青睞什么都沒準備的人。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能做好的那一部分,做到最好。 而自制力就是核心中的核心。 科學家早就搞明白了,這背后的規律。 在新西蘭,有一個著名的長期追蹤實驗,叫做“鄧尼丁研究”。 ![]() 他們從1972年開始,選了一千多個小孩,從三歲開始跟蹤,一路跟到了五十歲。 科學家們每隔幾年就去找他們,測試他們的智商、觀察他們的家庭、調查他們的習慣,還記錄了他們成年后的人生軌跡。 這個實驗持續了五十年,幾乎是人類歷史上,最完整的階層流動數據。 結果發現,決定一個人能不能從底層爬起來的,不是智商,不是家境,甚至不是學歷。 而是他小時候的自制力。 那些自制力越高的小孩,長大后越容易成為社會的中產、上層、擁有穩定工作、幸福婚姻和良好的身體。 而那些自制力低的小孩,哪怕家境不錯,哪怕智商挺高,長大之后更容易陷入貧窮、酗酒、賭博、犯罪,甚至失去健康。 自制力的影響,貫穿一生。 甚至科學家還發現,自制力低的人,連身體都會老得更快,患慢性病的幾率高得離譜。 這個研究的結論很扎心:你不是被命運擊敗的,你是被自己擊敗的。 那些從底層爬起來的人,并不是天賦異稟,他們只不過比你更能管住自己。 你在刷短視頻的時候,他們在做事。 你在放棄的時候,他們在咬牙。 你以為他們運氣好,但你根本沒熬到他們出現運氣的那一天。 科學家用五十年時間告訴我們,自制力,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事。 你小時候是個什么樣的人,能不能按時做作業,能不能克制自己不吃糖,能不能堅持做一件事,這些都會影響你長大后的一切。 而成年之后,決定命運的,就是你每一天,能不能管住自己。 03 這種自制力不是靠環境逼出來的,是靠你自己一遍遍管住自己小念頭練出來的。 就拿寫文章這件小事來說。 有的人下班回到家,告訴自己,今天必須寫完一篇文章。 他們真的能寫完,哪怕是加班到凌晨一兩點,甚至是通宵。 我見過的人里,越是高學歷的人,越能做到這一點。他們目標感特別強,知道今天就必須交作業,哪怕明天爬著去上班,也得寫完。 而很多普通人呢,也會給自己定目標,開始的時候也去做了,但做著做著,覺得太難,寫不出來,就會放松一下。 放松一下,打開手機,玩一局游戲,反正還有時間。 結果呢?一玩就停不下來。 等到想起來要寫的時候,發現已經太晚了,干脆放棄,明天再寫吧。 還有的人呢,在找資料的時候,被短視頻吸引,想著只刷一會兒,結果一會兒就是一兩個小時。 晚上本來時間就少,真正能用的就那一兩個小時。 關鍵是,你用來刷短視頻的那兩個小時,填充進大腦的是碎片信息,即使你后面再硬撐著寫兩小時,那個狀態和你前面是完全不一樣的。 保護好自己的念頭,比保護時間還重要。 還有的人呢,看資料的時候,看到一些有趣的知識,突然打開了求知欲。 比如,看到有人說,應該學點經濟學。 他馬上跑去搜課,搜資源,免費的,付費的,幾個小時過去了,百度網盤也裝了好幾個G。 這種人很容易騙自己:我今天沒白干,至少學了新知識。 其實這種滿足感是假的。 你不管今天學了什么,做了什么,只要你沒有完成自己最開始定的目標——今天必須寫完這篇文章,你就是在浪費生命。 很多人浪費生命,自己都不覺得。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一個人的自制力,往往不是體現在一兩次拼命的加班里。 是體現在每一個小選擇里。 是你能不能管住自己不去玩那一局游戲,能不能管住自己不去刷那五分鐘短視頻,能不能管住自己不被新鮮知識帶走注意力。 自制力決定的,不是你今天有沒有努力。 而是你今天是不是走在正確的路上。 如果你能做到每天都去做哪怕一點點正確的事,不被情緒打敗,不被短期享樂吸引。 你就已經贏過很多人了。 ?? 推薦一本好書:《自控力》 這本書幫你看清,為什么我們總是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自制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過訓練提升的,真正改變人生的,是你每一次小小的自我管理。 |
|
來自: 新用戶6232PPUC > 《待分類》